感染者日增近千 上海努力不封城(2)

2022-03-24 09:47  八点健闻

还能自由活动的幸运儿们也开始忐忑,因为不知道单位先封,还是社区先封,甚至会不会直接被关在商场,有人开始随身携带洗漱包和药品。

朋友间互相问候的话语,变成"你被封了吗?",而对方也只能回答"今天没封"。的确,大疫之下,状态只能以天计。

调侃和谣言并起。上海会封城吗?

与被封的问候相伴的,还有封城的谣言,这谣言在中央督查组到来的时刻达到了高峰。

那是3月22日,当天下午,先是有消息说:,"专家组今晚抵达上海,预计马上会有更严厉的措施,建议家里再多囤货"。然后,开始陆续有消息在传:嘉定、闵行要封区了,居民要足不出户……

到了晚上,开始有煞有其事的截图提到"马上封城7天""全封4天……"。

吃罢晚饭,消化完新闻,人们开始冲出家门,这次,没有了这个城市惯有的解封4小时也要冲向咖啡馆的悠闲,这些人目标准确地冲向超市、菜场、水果店与便利店。到了凌晨,有人发了空货架的照片说:"门口的全家都被抢空了"……

3月23日,有些小区被解封了,有些小区继续或是重新进入封闭状态,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凡解释,"根据之前流行病学疫情发展的情况、病例数量以及传播方式"已确定了一部分"重点区域",目前的方案是对重点区域进行针对性筛查……

而对"封城"的谣言,"上海发布"的不断辟谣之外,封城相关信息的两位不实信息发布者也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上海警方立案侦查。

两年来,上海一直作为"抗疫优等生"而存在。

"瓷器里抓老鼠",上海方面不吝于总结和分享经验,带着自豪。自信的背后,有高水平的专家智囊团、3000人规模的专业流调队伍、各部门协同模式支撑。上海模式被誉为不封城也不放开的"第三道路",相关讨论层出不穷,有学者研究上海抗疫模式,文章被CSSCI来源期刊收录。

公众对其模式的评价和期待极高,以至于当上海偶发病例时,也总让人为它捏一把汗。可上海一次次化险为夷,"迪士尼烟花下的核酸检测""多家医院停诊配合检测又迅速开诊""只有一家奶茶店大的史上最小中风险地区"传为佳话,又再印证了上海模式的成功。

改变发生在3月中旬。华亭宾馆作为隔离酒店管理出现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在奥密克戎的攻势下,上海日增感染从两位数升至三位数,到接近四位数。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上海六院发生院感,医务人员压力过大,爆发肢体冲突。

"上海本次疫情面临的挑战系抗疫以来最高。"张文宏说。

而这个挑战下,压力最大的则是上海的精准防控体系。一位上海卫生系统的官员告诉八点健闻:"精准防控适合于流调溯源清晰的小规模疫情"。然而,本轮上海疫情在发现时,便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

靠流调寻找传播链的精准防控已经无能为力,而休克式的全面封城又是上海希望尽量避免的,于是,它试图找寻选择第三条路--"切块式""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3月起上海一次新的尝试,即通过筛查发现一些阳性感染者,而后按照感染者的社会交往情况,按照"街镇-小区-楼栋"逐级开展工作,以48小时为一个阶段,出现阳性的网格继续管控并核酸,其他网格解封。

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简单向公众解释这种防控方法说:把网格内暂时地流动性降下来,进行筛查,如果发现阳性,小区暂时就封闭管理了,如果都是阴性,那便是"干净了"。直到把没有感染者的网格一块一块的连起来的话,社会面上就干净了……

利用新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虽然仍然不封城、不做全员核酸,但上海的管控范围明显扩大了。

"如果只是个别病例,传播链清晰,只要启动点与线上的精准防控,隔离少数人,做有限范围的检测就可以了。"张文宏如此解释新的防疫思路,"如果出现多点社区新发病例,部分源头不清的时候,疫情防控就要从点与线向面拓展。"

但网格化管理,有阳性感染者的社区面临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封控与核酸,且没有预期,要等核酸结果才能知道是否会继续封控。

"有人问我这个小区之前通知48小时做两次,后来又通知了48小时做两次,好像昨天又给我通知了还要做一次24小时。有人问我这怎么回事?既然48小时,48小时再加,能不能干脆一开始通知我5天,我就有预期了按照5天打算了。"3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凡提到了市民的这个疑问。

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则是我们面对的奥密克戎新毒株的严峻形势。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最新发表的研究,奥密克戎BA2.0的R0值,已达到了13.6,武汉时期新冠病毒的R0只有2.5,人类已知R0值最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R0麻疹为18。

另外,奥密克戎的感染者以无症状居多,3月1日至14日,上海新增的851例感染者中,824例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只有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而大部分感染者没有症状,所带来的,便是病毒优秀的隐匿性。

除此外,有专家向八点健闻也表示,不同于西安、长春等等城市,上海是全国的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封城代价较大,此前精准防控的成功同时给了上海自信和压力,决策层的考虑会更为复杂。

3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说,"上海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继续按照切块式、网格化原则,划定部分街镇,再开展一次核酸筛查"。

3月23日那天,已经被封11天的J小姐终于拿着社区开出的就医配药单,至市区的医院为身患类风湿病的母亲配药。

走过人车稀少的大马路,验过健康码,她刷卡进入地铁。

往日里人满为患的地铁里如今空无一人,但这种基本的公共交通方式,作为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多年来的标志,仍在坚持运转着。如同她所在的这个城市,仍在以自己的方式做着不封城的努力,尽最大的努力为市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维持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

于是,在日增感染近千,多个城区有密集的病例,疫情还没有刹车迹象的情况下,上海仍然选择不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