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中原后,由于经历了前几任君王的励精图治,国力开始蒸蒸日上,黎民百姓也过起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但到了清朝中期,弊端便开始显现。首先便是编写四库全书,本来这项任务对于历史来说是有益的,但清朝统治者却为了自己的"私心",恶意改写历史,将不利于统治的书籍全部予以销毁,并大兴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给历史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除了迫害知识分子,清朝还延续了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之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也严格限定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而所谓的八股文也就是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所组成,简单来说就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所以才故而得名--八股文。
由于考试制度的死板,于是当时的教育重心就完全放在了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之上,此举不仅严重束缚了学子们的思想与才华,更忽视了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使其与欧洲的差距越拉越大,为后来的战争失利埋下了祸根。除此之外,清朝还特意"养"了一大批"闲人"--八旗子弟,这些人不用干活,整天只知道享受父辈的"福萌",结果人越生越多,但清朝仍然"履行约定",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条件,而为了养活这些"贵族",财政上的负担便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