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民可以通过军功改变命运?不可能,那都是传说(3)

2025-04-11 07:22  360kuai

商鞅变法

后来,各国也都执行的很严苛,再讲一个 赵国 的事,只是山东六国中的代表!战国中后期,秦国曾趁赵国政权交替时,大举攻赵,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 齐国 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也就是主政的赵太后的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大臣极力劝谏。太后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而正是在这危难之际,大臣 触龙 挺身而出,最终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太后,主动送出人质,这才挽救了危难!

其中触动赵太后几段关键性的话便是:“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赵太后

那现在老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予他大量珍宝,却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对国家做出功绩。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没有功勋,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太后觉得有理,说:“行啊。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

可见,没有功勋没有军功没有为国家立下功劳,你就算是王族,也终会成为庶民混不下去!足见得,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滨非商鞅首创!

其二,商鞅变法后,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刑峻法著称的秦国,将王室成员封为诸侯封君的行为,可一直就没断过,各种不公平还是很多!

秦国曾封赐的武信君、泾阳君、华阳君、 阳泉君 、安国君、长安君等等一大票权贵,都是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前端,翻看史书,他们压根就没啥军功,全凭出身好,这跟“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完全是背道而驰!

其次,大家一直理解的秦军士兵只要在前线不惜命死战。砍下一颗敌军一颗脑袋,拎着就可得到一级爵位的赏赐,从欠了一屁股日子过得艰难或者被当牲畜般驱使的奴隶一”跃而成为“公士”,造、簪袅、不更、大夫、公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