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宣布退位、向参议院辞职以后,孙中山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前往明孝陵拜谒朱元璋,告慰自己完成多年的夙愿。他感慨钟山壮阔,底蕴深厚,曾说"死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安葬躯壳尔",因而辞世后也葬在钟山山麓,与洪武大帝遥遥相伴。
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之后曾在这座城市犯下过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但对于明孝陵他们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孝陵宝顶的南墙之上,端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正楷汉字,刻痕犹新,有人考证是民国时陵区管理员所刻,具体用意无从得知。笔者推测这七个字大概是南京城破,时人提醒日本人这封土之下所葬之人的身份。日本人深谙中华文化,他们知道同为外族入侵,之前的满洲人是如何做的。
现如今我们去南京乘地铁去往明孝陵景区游览必要经过两站即下马坊和孝陵卫,这两处古地名也颇有来历。
下马坊是明孝陵入口处的一座石牌坊,坊额正反两面均刻有"诸司官员至此下马"六个楷书字,作用不言而喻,可想见明朝时无论官职多大,又或是皇亲国戚,甚至皇帝本人,行到此处都要下马下轿,以保持禁区内的庄严肃穆和对开国太祖的尊敬。而行此礼节的众多人中更是包括后来的康熙和乾隆两位清朝皇帝。
孝陵卫是一支护陵军队的名称,这只军队在明朝时期属于独立编制,不同其他营兵混同调拨,专职护陵。从洪武直至崇祯年间,孝陵卫俸禄、供养皆有保障,军官及士兵代代世袭。清军入关后,仍设置部门护卫和修缮明孝陵;民国时明孝陵划入孙中山陵园保护区,一并受专人保护。建国以后,明孝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保障明孝陵的安全。其实,孝陵卫虽然成为了历史,但它的任务却一直有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