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辽军在980年向雁门发兵十万来攻城,那时杨业手下只带着几千人守城,本来去驻守在太原的潘美请援兵,可是潘美因为太原的防守拒绝了杨业的求援。最后杨业只好想出奇招,他从敌人背后发起突然袭击,而且直接打败辽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下取得胜利。986年太宗率军北上,杨业担负西军主帅一职,可是由于东路军战败,他也只能组织军队撤兵,没想到遭到了辽军主力攻击,杨业尽量避开辽军主力的攻击,可是军队里的监军王侁讽刺他:带领数万精兵,可是懦弱成这副样子!最后没办法带领士兵出战,最后在陈家谷败北被擒,然后绝食而亡。这场战争上,他的大儿子杨延玉也一起战死沙场。
咱们所说的杨六郎就是杨延昭,他从小跟随杨业上战场,也是非常凶猛的一名男子。杨业去世后,他被赋予崇仪副使的职位,然后又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保卫边疆,他的威名不亚于他的父亲。
杨六郎在边境待了二十多年,他管理军队很有章法制度,辽军也很害怕他,把他比作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这才有了后来的"杨六郎"称号。之后杨六郎在1014年去世,享年57岁。
杨文广是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当了官,可这个杨文广却没有因此骄傲自满,最初是小吏时,就以军工升了迁,随后又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有次广西侬智高叛乱,杨文广跟随狄青平叛多次立下战功,宋英宗对他有评价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但是从杨文广这一代开始杨家将其实已经走下坡路了。1074年,平稳了十多年的宋辽边境战火再起,当时杨文广已经75岁高龄,他虽官居定州路副都总管却还想再次为朝廷献策,没办法年纪太大,还没有收到朝廷的回复就逝世了,享年75岁。他死后,被追赠为同州观察使。
这骁勇善战、鞠躬尽瘁的三代杨家将就此落幕,之后的杨家后辈大多都是没有什么成绩的,也再也没有出过名将。我们电视里的杨宗保、穆桂英都是后来想象出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