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位以定,看来蜀王爵位必定由朱悦燫的后人承袭了,其他人只能认命了,甚至于朱悦菼不光认命,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毕竟无论出身还有排行他都排不上,除非前面的人都死光了或者被剥夺了继承权,才能轮到他。结果后来的发展真的就是这样,他的哥哥侄子几乎都死了,没死的也无法继承,真的轮到他了。
朱椿的次子朱悦燿就如同朱棣不满朱允炆一样不满侄子,凭什么让他继承王位,大哥死了还有我,难道我就不能继承王位?"不悦之迹益著。" "谋夺嫡","觊望为嗣。"因此他展开了夺取王位的斗争。不过朱椿不稀罕这个儿子,据记载"素放肆不顺,为父所恶。"曾经因为胡作非为被治罪,但是多亏侄子朱友堉所救,才免于被处理。
不过这种行为没有感化朱悦燿,蜀王府没有出现朱悦燿感恩侄子冰释前嫌,大团圆的场景,相反这更加激励了他夺取王位的决心,以至于朱悦燿之心路人皆知。
朱悦燿此时看到朱棣一再处理藩王,准确了把握了朱棣害怕藩王造反的心理,于是在父亲死后向朱棣诬告朱友堉意图谋反,对于这个报告,朱棣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弟弟家会出现谋反的事,真没想到朱椿父子两代贤良到了孙子这居然有了谋逆,于是他下诏朱友堉来北京,看来朱友堉被废,自己继承蜀王爵位指日可待,没想到这个时候朱棣死了。
新登基的皇帝朱高炽常年受弟弟的诬陷,因此对这些不安本分一心谋夺王位的宗室很反感,他马上下令都差,结果有关朱友堉谋反查无实据,但是有关朱悦燿一再构陷侄子,谋夺王位的事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