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当机立断。
司马懿奔袭上庸之前,赋闲在宛城,只是魏兵累败于蜀汉,刚刚被起用的将领。可是司马懿不顾个人风险,不惜违背皇命,毅然决定打破先斩后奏的常规。为此,司马懿以极大的胆魄当机立断,立刻从宛城出发,直接奔袭上庸,出其不意,一举剿灭孟达。
其三,见机行事。
本来魏主是命令司马懿调取南阳各路军队,前往长安与曹睿汇合,而后一同领兵击退蜀兵。司马懿却未墨守成规(写表申奏天子,等天子下诏后再带兵讨逆),拘泥于君命(起南阳诸路军马,前赴长安),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日要行二日之路,直接由宛城奔袭上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克日到长安聚会),以四面围城,内外攻城,一鼓作气,不到一个月就结束战役,把孟达蓄谋已久的重大计划扼杀在摇篮之中,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司马懿的阴狠之术如同谜那样,让对手猜不透,看不穿,想不通,迷惑且麻痹了孟达,克日擒孟达,才力挽狂澜使魏国转危为安。千里奔袭上庸这一役,不仅显示出司马懿杰出军事指挥才能,还赢得魏明帝曹睿的信任,为司马家族的千秋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