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是辅政大臣,诛杀十常侍为什么还有召董卓率兵进京(3)

2025-02-02 11:22  360kuai

所以,何进要取得对十常侍掌握的宫内禁军的压倒性优势,就是希望能够迫使他们放弃抵抗,或者倒向自己,以更稳妥的方式诛杀十常侍,从而一举解决十常侍问题,可以完全控制内廷。十常侍的选择则是在得到消息后,先下手为强,企图在董卓的军队进京之前,就通过政变突然诛杀何进,再辅以政治手段,控制京城,同时下令董卓不再率军进京。

但十常侍的行动没有得到何皇后的命令和允许,事先也没有与京城禁军串联,所以他们只能杀死何进,却无法马上接管何进掌握的军队,也就无法迅速控制京城局势,从而出现了袁术率军火烧宫门,强行进攻皇宫,试图一举彻底消灭宦官集团的做法。两边火拼的结果就是京城局势大乱,为董卓进京后迅速控制局势提供了机会。

从这个角度说,何进和十常侍的政治斗争是必然要爆发的,而且必然是你死我活的,必须是有一方被彻底消灭才能结束的,因为这是关系到皇权中枢的控制权的斗争。而从当时的形势以及后来的发展看,如果何进不召董卓进京,他是没有在这场斗争中取胜的把握的,必须要寻找外来力量来帮助自己取得优势,从而在优势兵力的对比下以政治方式解决这个冲突。

实际上,辅政大臣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辅政大臣意味着,虽然不是皇帝,但却要掌控一部分皇权,这必然会引起皇帝的不满,如果皇帝与其他人串通,或者其他有野心的大臣突然发动政变,也是可以以皇帝的命令为名义的。

西汉时霍光在辅政期间,就以政治方式解决了与他一起受命辅政的上官桀和公孙弘,完全控制了局势。三国时就更多了,孙权死后东吴就出现了辅政大臣之间的连续火拼,先是诸葛恪杀死孙弘,之后又是孙綝杀死诸葛恪,都是在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权。曹魏同样也出现了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而且最后以司马氏完全架空曹氏,取代曹魏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