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明悲歌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高晓松慷慨激昂的言辞对南明历史的消极影响。大明王朝就是这么尴尬地毁灭了,明明拥有着无限的力量,却被人钻了空子。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会有更多的愤怒,强大的大明帝国,不是被少数人打败,而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灭亡。由于高晓松说得对,一个大朝代,其结果就是他手中的百姓宁愿接受外来统治,也不愿向南明政权效忠。这种政府究竟有多衰败?我们深知这种政府究竟有多黑暗。
事实上,在正史记载中,关于南明王朝的黑暗面,我们确实可以进行比较,大概分两种。先看第一方面,当年大明王朝在崇祯皇帝手中,为了对付刘明的叛乱,以及北边的皇太极威胁,他先后7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剿行动。而且每次真假交易都会产生大量的税收,据历史数据统计,以前的税收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那时候的赋税已经征到了老百姓的孙辈身上,可谓是让所有人都彻底失去了生活的道路。而据史书记载,大明王朝面临着天灾人祸,百姓本来就无法生存,流民还在被扫荡,加上政府如此疯狂的盘剥,只会进一步加剧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黄仁宇教授说得对,中国人民是最温顺的一群人,只要有一口饭吃,只要有一片黄土,什么负担都愿意承担。但崇祯皇帝连这样一点要求都满足不了,结果老百姓只能反抗,谁给他们饭吃谁就跟着谁,这简直是绝望的呐喊。而到了南明时期,国破家亡的悲痛已完全瓦解,结果南明王朝到南方还是大规模征赋税,甚至连南方人民也无法接受。相反,满清政权减免赋税,制定稳定的法令,安顿百姓,老百姓就跟着满清政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