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亿独生子女的现状,他们后半生有多痛苦在童年时期就已注定(2)

2022-02-21 20:37  搜狐网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溺爱就是给予孩子们太多爱了,但这个想法是片面的,关于溺爱是怎么产生的,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就给出了解释。看过这本书我们明白了之所以溺爱是因为他们缺爱。

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两面,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小孩。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内在的父母就发挥了作用,我们就变成了理想化的内在父母。而小孩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时期遭受痛苦的经历,缺少了孩童时期的快乐,就对自己的童年理想化,产生一个内在的小孩来弥补内心的空缺。

而当我们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后,就会将自己理想化的内在小孩加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那么问题就随之产生了,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他们出生在这个时代,他们的需求已经跟我们孩童时期不一样了。

而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就是因为将自己内在的小孩过多的投射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没有节制的满足自己的想法,但当面的孩子们需求的时候就会不理睬,这之后孩子们就会出现无理取闹的行为。

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看过包办型的父母,就像是《少年派》中林妙妙的母亲,她就是个包办型母亲,什么都要替林妙妙做主。在平时生活中林妙妙母亲完全不给她私人的空间,因此林妙妙就对自己的母亲吐槽道:“你就不能给我一点自己的时间吗?好像我的生活里除了你就没有其他的了一样。”但是林妙妙的母亲却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自己闺女好的。

除了这类父母,我们还会见到讨好型的父母,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学会讨好别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受到父母的影响,一言一语都是在讨好别人,因此人际关系很糟糕。

而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之后的生活会非常痛苦。对于那些包办型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无理取闹,虽然会让人觉得自私,但是能表达出他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