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执行“清零”政策,为何仍暴发了第五波疫情?

2022-02-18 10:04     观察者网

文 香港新范式基金会总裁 邵善波

面对第五波疫情爆发,有关“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的争议已进入香港。

不少专家及意见领袖认为香港情况已失控,政府已无法阻止疫情扩散,只能接受现实,放弃“清零”,选择“与病毒共存”。

不幸的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这争议,早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政治课题。西方媒体不断质疑中国的动态清零做法,指此政策的经济及社会成本高,质疑此政策是否成功及能否维持。争议已变成制度优劣比较的一个斗争、一个中国模式与西方自由民主模式优劣的问题。

从这背景可以理解,央媒面对香港出现此争议迅速表态的原因,特首也随即表示坚定维持“清零”政策的立场。

事实上,香港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尽快恢复与内地通关,而“清零”是内地对通关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这问题上,香港并无选择的余地。

截至2月15日,香港新冠疫情感染情况(资料图/香港政府)

须尽快与内地通关,清零无选择余地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清零”,什么是“共存”。

“共存”就是对病毒传播采取“躺平”、放任不理的政策。当然,“躺平”也不是什么都不干,但除鼓励接种疫苗外,基本上不再采取积极的隔离及其他防疫措施以争取尽快截断病毒扩散,接受病毒任意扩散造成的后果,包括较高的死亡率。

“清零”并不表示在这政策下不会出现案例。为避免这误解,“清零”被调整叫为“动态清零”。相对“躺平”,动态清零的对策就是在出现案例时,迅速采取积极严厉的做法,阻止病毒扩散。

“清零”与“共存”两种手法截然不同,没有共通地方,不像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的说法,可以寻求“‘动态清零’与‘共存’之间的平衡点”。任何混淆这两个概念之差别的说法,对如何有效处理疫情都没有帮助。

港官不了解动态清零若干基本原则

在香港发生的这场争议,有香港独有的政治背景及动机,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动态清零政策在港失败的原因。

一些社会精英,如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单方面强调香港与内地的制度、民情及社会条件不同与存在差异,作为内地一些防疫措施不能或不适宜在港引用的理由。这些情绪具体体现在拒绝推行全民检测,及引入可追踪个人行程和疫情的健康码,以便迅速找出案例,使香港防疫措施存在重大漏洞。

这些思维造成排斥使用内地一些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引致香港的做法不伦不类、半桶水、漏洞百出,酿成这次大爆发。

工作人员在元朗为受检人士登记进行检测。(资料图/香港政府新闻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