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文皇帝的朝廷中,朱棣则得到另一种信息,周王被逮治,张昺、谢贵坐镇北平,齐泰、黄子澄念念有词,所指不言自明。太祖旧时的意向,属僚不断的劝说,朝廷传来的消息,都在推动朱棣起而争夺帝位。如果说还有什么疑虑,那首先就是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被派去南京,参加太祖周年祭。有此掣肘之忧,他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府中装病。而朝廷对此事也感为难。齐泰要朱允炆把他们扣留下来,作为人质。黄予澄反对,怕引起朱棣的猜疑,他对形势又一次作出错误的估计。朱允炆采纳黄子澄的意见,把朱高炽兄弟打发回北平。朱棣见到他们,高兴地说,我父子得再相见,真乃天赞。
建文元年(1399)六月,朱允炆发布责备朱棣的诏书,并命令逮捕燕王府属僚。张昺、谢贵督率卫士包围了王府,并在北平9座城门布置了严密防守,形势十分紧迫。朱棣召集亲信属官商议。燕山护卫千户朱能提出,当务之急在擒杀张昺、谢贵;主将死,其军自乱。朱棣很欣赏他的意见,先在殿中设下伏兵,宣称自己病愈,打算乘官僚入贺时,拿下张昺、谢贵。张、谢二人相当警觉,不肯入府。朱棣又把朝廷点名要逮捕的官校捆绑起来,作为诱饵,请张昺、谢贵及朝廷使臣去验收。这次,张、谢二人不能不去了。他们一进王府,就被杀掉。除去此二人,城中官军果然大乱。朱棣手下有两员可任大帅的武臣。一个是上边提到的朱能,他曾从燕王北征,多次立有战功。另个是指挥佥事张玉。他曾任元朝的枢密知院,归降朱元璋后,从战有功,后来调至燕山左护卫,成为朱棣的亲信。杀了张昺,谢贵,朱棣命令张玉,朱能连夜出兵,攻夺9门。黎明时分,已得其8,只有西直门一时难下。朱棣派人到两军对峙处,宣布说,朝廷已经同意燕王自治一方。守门官军闻言而散。接着,朱棣整顿城内秩序,只用3天时间,北平城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中,成为他稳定的大本营。
明成祖朱棣塑像
七月初五,朱棣正式誓师起兵。他援引朱元璋"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臣之恶''的训示,以周公自居,宣布齐泰、黄子澄为奸臣,起兵是为了诛杀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