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的崇祯为何深得后人同情?看他亡国前两年的作为就知道了

2023-12-11 12:02     360kuai

李自成画像

崇祯十六年,大明王朝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关键阶段,面对内忧外患崇祯召集内阁六部九卿等高级官员的御前会议时,忽然颇为感慨地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三垣笔记》。

此前,崇祯帝得知李自成的军队正在渡过黄河横扫山西,自登基以来,崇祯就急切地进行补救,希望大明能够在他疾风骤雨的拯救下能够起死回生,可是任凭他宵衣旰食,任凭他日以继夜,大明社稷的周围愈发动荡不安。除了不断的天灾人祸外,内有李自成,外有满洲兵的不断迫近,让崇祯隐约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绝非亡国之君能够做到,但是依旧呈现出亡国之象,在如此高级官僚的会议上,作为帝国当家人抛出亡国论调,可见形势紧迫和内心深处的无奈和焦灼。

然而在崇祯的身上发现了一股惊人的坚韧意志力,他的性格自尊极强,这也解释了为何多次说出"何面目于地下"自缢后也要疲乏覆面的原因。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他的臣下还发现这位忧劳的皇帝一直还在模仿唐太宗,从书法和风度上力求与李世民作为模仿标准。当时的给事中孙承泽记录了崇祯书法的风采:"上书法唐太宗,此谕尤秀劲,当时摩勒上石"《思陵典礼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