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给了机会,OV为什么没抓住?(3)

2022-02-14 10:59  腾讯

第三,机海战术稀释品牌印象。

OV这几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产品线越来越多,产品型号越来越多。

现在,OPPO的产品线里有find、Reno、Ace、A、K等系列,vivo的产品线里包括NEX、X、Y、S、T、Z、iQOO等。

OV借此实现了低、中、高端机型的全覆盖,却也难免陷入到左右手互搏的局面。

另一重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出货结构,OV当前主要的出货量仍集中在中低端产品,这种情况下,产品线的冗杂、高端系列与中端系列的高配版本之间的模糊定位,实际上都会成为品牌的负资产,影响品牌高端形象的建立。

第四,产品创新乏善可陈,“堆料”并不一定能堆出用户体验。

初代iPhone的发布会现场,乔布斯在屏幕上滑一下就能滚动列表,双击网址就能打开网页,这种操作的流畅性,让人们真正开始相信智能手机,因此即便iPhone并非首款智能手机,但外界普遍尊崇乔布斯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创者。

根源在于,乔布斯最先变革的是用户体验。

再者,iOS从一开始便选择了封闭,因为乔布斯认为只有封闭才能和硬件有更匹配的体验。

封闭带来的一大好处在于,苹果得以加强对应用开发商的掌控权,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让苹果面对开发者有了更强的佣金议价能力。

我们看到,后来智能手机市场基于屏幕形态、屏占比等方面的创新,苹果都是滞后的,这也一度让其背背上了创新能力不足的质疑,但却丝毫未影响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用户体验,才是真正的刚性需求。

04 结语

回到消费品的增长逻辑。

东吴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消费品的增长逻辑有三个:行业增长+渗透率提升、品牌化程度提升+品牌集中度&市占率提升、价格提升。

我们看到,过去智能手机的增长,所遵循的正是前两个逻辑:

早期市场蓝海阶段,焦点战场一度是千元机、中低端市场,品牌们谋求的是更高的市占率,是规模效应;

中期市场陷入增长停滞,焦点战场变成了渠道、品类的多寡及精细化运营程度,这轮战事是一场优胜劣汰,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在变高。

到如今,当前两个增长逻辑都失效,现存的玩家要想继续增长,最好的路径无非就是走向高端。

但高端不只是“提价”那么简单。提价是一种稀缺能力,其并不等同于溢价,拥有溢价的品牌很多,但拥有持续提价能力的品牌却很少。

OV现在要做的事情,正是持续提升提价能力,而无论渠道也好、营销也好、自研芯片也好,这些都只是手段,最终的指向无非一点:说服消费者。

过去十年,这个星球上高端化最成功的iPhone,只做好了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