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意图可能也包括他的个人利益

2024-02-06 17:22     360kuai

今天人们都知道诸葛亮和蜀汉后期经过多次北伐都没能成功,因此顺理成章地十分惋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经提出过的奇袭策略。由于诸葛亮为人十分稳重,他善于治兵并不假,但是,古代兵家一贯讲求"正奇"之策互相配合,这就是陈寿后来评论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众所周知蜀汉总体实力并不强,偏偏诸葛亮却坚持要"正法"强攻,连年北伐拼消耗,显得极为吃力,且收效不大。

回过头看,魏延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蜀汉国力问题,建议出奇制胜,导致后世对此优劣和可行与否长期争论,如北宋湖湘学派的胡寅认为:"兵行诡道求胜而已,延之计可用甚明。而孔明不从。或谓孔明长于治国而短于将略;或谓孔明疑延不敢委也。"南宋学者洪迈则说:"魏延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则说:"魏延请从子年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诸葛绕山而西出祁山,趋秦、陇,奇兵也。高帝舍栈道而出陈仓,以奇取三秦,三秦之势散,拊其背而震惊之,而魏异是。"

后世争论的分歧在于,诸葛亮生平第一头衔是政治家,这才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北伐评判的焦点在于,人们习惯性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军事策略的是非对错,如此对诸葛亮的认识就难免有所偏差。唯有综合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根本意图,再比较魏延的战略,才可以看出对待这一历史公案的不同侧重点。那么,假如就着眼军事而言,其实魏延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诸葛亮的北伐很可能从头到尾并没有单纯考虑这是军事行动,比较注重实际利益,不单纯是蜀汉政权,可能也包括他的个人利益。最终距离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总体目标却较远,后来武侯接班人姜维坚持诸葛亮占据陇右的这一战略还带来蜀汉最终亡国的厄运。

但产生争论的焦点往往就在于结果成败,由于魏延的方案并没兑现,无法考量是否最终可行,所以一直属于"推理",但从战略角度和地理条件来全面认识还是可以推断双方的优劣。尽管魏延的行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行动,但如果成功却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诸葛亮会怎样?确实很难估计的,假若诸葛亮权衡过魏延行动的可行性,仍然坚持否决,那么对诸葛亮"公"的一面就会有很不利的评价,而"私"的一面就会更加明显,至少更加证实他作为一代权臣高度揽权的"私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