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干预”?
专家:从服务角度出发
杨菊华认为,计生协主要还是从服务角度出发,比如,如何避免意外怀孕,人流之后如何提供健全的服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宣传,提升人们对流产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认识等。
记者查阅计生协官网发现,去年8月,王培安在一篇“焦点问题解答”中针对生殖健康问题提出过三点建议,并提到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一是制定出台学前教育、中小学、职业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技术指南,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改善未婚人群获取避孕药具、接受人工流产和其他生殖健康问题咨询、诊疗的隐私保护和可及性,建立和完善为青少年提供优质、适宜、普惠的生殖健康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体系。
三是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在这部分,王培安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倡导健康、安全、负责任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正确、健康的婚恋观,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性别平等、责任共担。
━━━━━
并非新提法,对生殖健康的关注历来便有
实际上,“干预”未婚人群的人工流产并非新提法。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就提出,“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纲要》中还强调,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将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自主选择权。当时便有医生表示,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只是为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措施之一。
记者查询计生协过去几年的“工作要点”,都有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的相关表述。比如,2021年表述为,“……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普及科学避孕和生殖健康知识,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
杨菊华表示,提升生殖健康水平一直是计划生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过去较为严格的生育政策的情境下,其表现为,通过提供多种避孕的方法措施,以尽可能减少非意愿性的或非政策性的怀孕。
现在,我国实施“三孩”政策,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提升生殖健康水平的表现形式相应有了变化,更加侧重青少年,更加强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