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样境遇的还有从北京辞职来大理经营手工饰品店的小赵,小赵表示,自己当初受不了“996”的工作强度,和两个朋友相约来大理开店,现在两个朋友都回去了,自己等房租到期就准备回去重新找工作。
而在古城开民族服装店的施女士与许多外来人不同,作为商铺的所有者,她虽然不用付房租,但是一年比一年差的生意让施女士决定在春节过后,考虑挂出广告低价出租自家店铺。“自己开店还赚不到房租钱,低价租出去至少还有一些收入。”
部分商户转型升级“求生存”
除了选择转行外,不少大理的商户也在积极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增加经营范围、打折优惠等方式,探索发展之路。
前述张老板对时代财经介绍,疫情后客栈整体入住率下降很多,为了提高入住率,自己尝试在网上进行直播吸引游客。“我们尝试在视频软件上直播甜品、特色菜的制作流程,然后加上拍一些客栈附近的美景小视频,来吸引了一批新客户。”
据时代财经了解,目前大理像张老板这样“直播带货”客栈已经不在少数,他们试图通过一些新的方式来吸引游客,维持经营。而另一些客栈老板则通过朋友圈“卖货”来补贴客栈收入。
客栈老板李女士称,自己和丈夫15年辞职来的大理,16年把上海的一套小房子卖了盘下了一家客栈,生意好了没两年就遇到了疫情,由于当初投入太大,现在转让亏得更多,只能坚持经营。“现在生意不好的时候,我就在网上卖一些大理当地特产来贴补开支,加上现在疫情好转一些,维持经营没什么问题。”
双廊古镇 图源/时代财经 摄
除了利用网络“带货”来维持经营外,一些商户则选择最实际的打折销售,来增加店面营收。大理古城一白族特色餐饮店老板表示,现在自己饭店的顾客主要是本地人。“之前古城游客的生意好做,现在游客少了,我就把推出几个大理人爱吃的本地菜套餐,求个薄利多销,收入少是少了点,但是不至于转让。”
大理古城饭店 图源/时代财经 摄
至于一些旅游景点,则打破景点的传统束缚,结合当下网红热点,打造出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和拍照打卡点,还和旅拍企业合作,在景区内开发婚纱照、古风照等新服务;甚至有的景点还把制作当地特色小吃等项目引入景区。
另外,当地政府于2020年10月开始,通过多个APP平台推出文旅惠民消费券,用于旅游景区、餐饮、购物、酒店等消费打折,促进大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在业界看来,尽管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大理旅游业还未恢复到往日畅旺之态,但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积极结合自身独特旅游优势并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大理,依然会是无数人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