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险些被命运打趴下的时候,是 这门民间艺术给了他一条活路。 对于养育并成就自己的黑土地文化,他自认有责任和义务让其走出困境。
赵本山(第二排左四)与徒弟在刘老根大舞台合影
成立刘老根大舞台之后,赵本山大力倡导剔除脏话、健康文明的“绿色二人转”,他渴望大众文化接受这门艺术,而改变的第一步,是“人”。
那几年,赵本山展开了多次收徒活动,“赵家班”也从民间走入大众视野。
媒体笔下的“赵家班”总是充满江湖气,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所谓“社会人”的气质。
这些年,无论有关徒弟的具体事件走向如何,舆论最终都会将目光投向同一个——他们的师父,赵本山。
赵本山与徒弟们合影
讲起徒弟,赵本山的情绪总是复杂的: “民间艺人都是野生的,自由散漫惯了,特别不好管理。”
为了能让徒弟们尽快地成为一名“合格艺人”,赵本山用了很多办法。他觉得管理应当有情感的“以心换心”,同时也该有理性的制约。
那些年,他帮徒弟还过赌债、挽救过婚姻,还带领他们参加过慈善活动。他将自己的管理模式比喻为“人盯人”,即,众人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赵本山极力改变着徒弟的人生轨迹,可行为习惯改变了,更多有关人心的变化,也接踵而来。
赵本山与徒弟宋小宝
作为师父,赵本山有自己的打算,有关二人转艺术,也有关徒弟们的未来。
而这份”打算“,在小沈阳一夜爆火后,得到了集中体现。
2009年春晚过后,小沈阳凭借《不差钱》迅速走红。有关他的话题热度不断攀升,讨论趋于白热化时,赵本山首先为徒弟按下了暂停键。在走红后不久的一个夜晚,小沈阳拨通了赵本山的电话。
他用略带纠结的语气和师父说,主办单位有意邀请他参加一个排场极大的酒局,他不知该如何应对,因为他觉得“这是在利用我的名气,占便宜。”
电话那头,赵本山没有过多言语,他极为冷静地告诉徒弟理应赴约,然后在后来的师徒见面中问他:什么叫名气?
“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火了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整天腾云驾雾的,你要想办法回到土地上来,要多看看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赵本山坦言,如今是一个需要学会“低头”的年代,所有人都要经得起“辉煌”的打击。
“看见他们成功我高兴,但也害怕他们拿自己当‘腕’”。
站上云端不叫本事,站稳,才叫本事。
赵本山与徒弟小沈阳
最近几年,赵本山与徒弟们在公开场合合作的次数越来越少。
正因如此,赵家班时不时就要卷入所谓的“师徒风波”中—— 小沈阳告别小品、宋小宝转战娱乐圈、王小利“刘能”被换角……
赵家班是否存在师徒反目?如果存在又为何反目?
问题接连不断,但赵本山选择沉默对答,只是在讲起“师徒之情”时说:
“师父对徒弟的爱,有时候会超过父亲对子女。你千万别因为钱,把亲情破坏了。”
赵本山评“一夜爆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只是有时江湖易闯,恩怨难平。
有些话不用说,因为懂的人自然懂;
有些话不必说,因为人心一旦变了,所有的解释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