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丽饰演的曲秀贞等,也一样值得期待。
这些演员共同的特点在于,演出的人物都是鲜活的,不会被大雪和时间掩盖的,四梁之外,又有八柱,剧集就在大时代、大环境中雕镂出了细微精巧的群体肖像。
整部剧,就活了。
4、 “人”字三部曲
《人世间》是导演李路“人”字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一部是《人民的名义》,第二个是《巡回检察组》(原名《人民的正义》)。
李路说,明明可以选择拍一些能轻松赚钱的作品,何必非要给自己找罪受呢?
答案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他希望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一种关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
李路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做大剧,二是极其出演员。几乎每部剧,都有十分出圈的演员。演员出彩背后,则是有扎实的剧本。
《人世间》编剧王海鸰,曾执笔《中国式离婚》《大校的女儿》等作品,对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和家庭观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尤为擅长呈现人物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
但原著作者梁晓声并没有当甩手掌柜,正是听了他的意见后,李路把主拍摄场景放到了长春。
这些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主创联手的结果,是因为亲身经历了这些,他们更知道什么样的剧情,什么样的台词,什么样的表演能打动观众的心。
仅从预告片来看,几位主角和人物的契合程度都很高,虽然不算长,但有限的镜头已经传递出整部剧的气质和品相。
其中出现的有线电话,老照片,28自行车,玩玻璃弹珠的孩童,蒸汽机车,企车床,集体林场,有轨电车,煤油灯,老街区等等,既在宏大雪景之下,构建了东北独特的地域环境,将一幕幕平民百姓的烟火生活景象徐徐展开,也构建了 70、80后父辈童年与青年的记忆。
如果有人感受到了《觉醒年代》的画面感,不要奇怪,本剧摄影指导正是《觉醒年代》的张文杰。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大剧,也是因为该剧为了让观众一看到就“梦回”那个年代,采用了大量的实拍。
还搭建了书中的“光字片”(主角居住的城中村)。搭了4万平米的景,灯线就用了7万米,搭景的灯足足装了几十辆超长箱车。还征集了很多旧的物件,搭建了大概一千多平的道具库。这个规模好莱坞电影也难达到。
而这一切的目的,不是为了显阔,而是为了重建一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
过去几年的口碑国剧,大多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恢弘的史诗感,如《觉醒年代》;二是深度关注社会议题,如《沉默的真相》;三是接地气,真正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如《山海情》,看上去,《人世间》是兼而有之。
《一秒钟》里,有一句话台词恨精彩:“短不过一秒钟,长不过一辈子。”
但《人世间》要说的,却是几代老百姓一辈子的事。
李路说,它要能让年轻的观众明白,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如何来之不易。为什么当时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现在却能发展得如此繁荣,不靠喊口号,靠人物塑造、靠跌宕的情节、靠实打实的拍摄来表现。
从剧集透出的种种信息看,无论是情感还是叙事的层次都很丰富,配得上那段激荡的历史。
五十年中国,巨变沧海桑田,反映这个年代的电视剧,也让我们看起来都恍如隔世:原来那时的中国是这样的。
时代的沧桑巨变也营造出一种历史长河的流动感,看似波澜不惊的历史长河中却又暗流涌动,历经过这些岁月的人们,应该会感慨万千。
但我相信这部剧的观众,也绝不仅是老一辈观众,很多年轻人,也会跟着追剧,因为时代不同了,人最基本的情感构成没有变,现在的年轻人还是会有周秉昆,会有周蓉,所有人的命运,也都会随着不同的年代载浮载沉。
而所有的史诗剧最后其实都是告诉观众同一个道理: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并且依然热爱它。
这些年国剧市场的现状是:爆剧不一定最好,好剧也不必然会爆。
爆,的确不是好剧的唯一标准。
但《人世间》做到了认真对待剧本,尊重观众,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预告片中,主创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来形容《人世间》,岁月苍茫感和温暖、悲悯和平民化的情怀已经扑面而来。
希望这会是今年的开年爆款,也希望这部剧能鼓舞所有的观众:一个人的平凡生活,也可以成为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