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两个人担任过,且最后都当上皇帝(3)

2024-09-01 10:22  360kuai

不过此说大为可疑,因为太宗之后,明明还有一个人当过尚书令,并且不久后还当上皇帝,此人便是唐德宗李适。李适为唐代宗之子,因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以"大功"在公元763年出任尚书令一职,并于次年被立为皇太子。又过了5年时间,李适正式登基为帝。"(宝应二年十一月)河北平。(李适)以元帅功拜尚书令,食实封二千户,与郭子仪等八人图形凌烟阁。"(《旧唐书·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从唐太宗和唐德宗的经历来看,尚书令之所以久废不置,除了权力太大之外,无意间还跟皇位沾上了边,所以后世人臣为避嫌计,很少有人敢于动这个官职的念头,以防止被打上"谋朝篡位"的标签。终唐一朝,胆敢觊觎尚书令一职的,没有一人能得以善终,例如唐昭宗时期的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在要挟皇帝授予他为尚书令未果的情况下,起兵反叛,结果最终被朱全忠诛杀,其遭遇便是前车之鉴。

甚至在五代时期,臣下不得出任尚书令的禁忌依然影响着时人,而敢于出任此官者,鲜有得以善终者。例如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晋王李存勖都曾出任此官,然而前者被李存勖灭族,后者称帝三年后即众叛亲离,自己也被部下射杀,让人不得不怀疑,一定程度上是尚书令这个职务给他们带来的"诅咒"。

宋朝开国后,虽然依旧设立尚书令,但其已完全沦为虚职,成为名义上极品官号,甚至比三师的班次都高,但根本没有任何实权。元朝也设有尚书令一职,作为尚书省的长官,但也是久废不置,就算是设置的话,一般也只能由皇太子兼任。明朝建立后,正式废除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