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层超高住宅!深圳城中村旧改大动作 或建住宅“第一高楼”(2)

2022-01-24 13:14     证券时报

担忧质量和安全问题

在深圳,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绝大多还是商业写字楼项目,住宅则相对不多。

“住酒店就试过住这么高,但要每天都住在50甚至60层楼高,还真的有点难以想象。”陈文最近经常到处看房,他发现深圳的住宅也越建越高,越建越密。“我发现,越高的住宅楼实用率也越低,而且万一停电怎么办......”

目前,《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仅对住宅容积率做出一定限制,并未对住宅高度设限。那么,为什么城中村的城市更新项目特别容易出现超高层住宅?记者对几位房企内部人士进行采访,对于房企来说,城市更新项目地段较好,加之拿地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攀升,项目往往也会被建成利润率更高的超高层建筑。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城市更新后出现这种超高层住宅其实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当下更新的成本越来越高,当大家对房价上涨预期很高的时候,村民的回迁“要价”也会比较高,这是需求端。对于供给端来讲,许多开发商都在紧盯深圳的旧改市场,而且城市更新要回归公共属性,必须给公共配套留足空间,这样对于开发商来讲赚钱就越来越不容易,就必须以提高容积率为代价。“对于超高层住宅而言,刚开始或许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到了后期维护的过程,就会发现这种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超高层建筑导致的问题还包括整个区域内的公共配套短板,交通堵塞等,以及后续的消防安全问题。”

的确,大家面对超高层住宅,更担忧质量和安全问题。记者对几位居住在罗湖水贝回迁房的住户进行采访,他们都认为城中村更新后的回迁房与正规商品房的品质难以画上等号,而许多纯商品房的质量也频频出现问题,加上又是超高层建筑,安全隐患让人担心。有建筑行业人士认为,超高层建筑因为自身体型巨大、功能庞杂、容纳人口多,在内部安全、能耗、风向、烟囱等方面要求比一般高层严格,建筑越是向高处发展,技术难度越大。梯户比、居住人口密度、后期物业服务、楼层选择、户型、朝向都是决定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罗湖水贝,城中村经过城市更新后变成超高层住宅楼。)

深圳给出城中村另一种“可能”

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提出各地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各地相关部门审批80米以上住宅建筑、100米以上公共建筑建设项目时,应送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征求意见,以确保与当地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在深圳,即使改造成本较大,开发商仍“先下手为强”,谁能握住更多资源,未来产生收益机会就越多。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深圳当前房地产市场正进入到存量土地市场开发的阶段,尤其是很多深圳城中村项目,未来会有用作租赁住房改革的导向。当然对于部分城中村物业来说,可能还是需要谨慎一点,或者说政策方面需要灵活应对。

如今,对于城中村的未来,除了大拆大建,深圳似乎给出了另一种答案。近日,深圳住建局和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挥城中村体量大、分布广、成本低、交通便捷等优势,防止城市更新行动中出现大拆大建问题,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有序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消除城中村安全隐患,完善居住功能、打造共享空间、构筑新型邻里关系,全面提升居住感受,实现城中村与都市发展有机共融。此外,城中村、闲置写字楼、商业、厂房等都有可能改建成保障租赁住房。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