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企、德企施压立政府:再不缓和对华关系,就搬走

2022-01-22 20: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现在一定不能在立陶宛发展,我们真的不想放弃中国市场。”对华关系跌入冰点之际,立陶宛被国内外企业抛弃的风险,正在与日剧增。

综合路透社及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21日报道,立陶宛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为了减少损失,正计划放弃在立国内业务,并将生产转移至其他国家。这些企业负责人坦承,他们曾寄望立政府能改善对华关系,但从现在来看希望渺茫。他们敦促立政府尽快恢复对华关系,否则为了长远利益,企业将别无选择,只能关闭位于立陶宛的生产线。

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立陶宛企业正受到对华关系风波影响

全球最大的泥炭基质、生物燃料生产商“Klasmann Deilmann”首席执行官卡明斯卡斯(Kazimieras Kaminskas)透露,在立中关系未获实质性改善的当下,他们正计划将部分位于立陶宛的生产转移到其他欧盟国家。

“我们曾计划在立陶宛开展生产,但现在我们计划改在拉脱维亚。”卡明斯卡斯指出,“中国市场大约占据我们在立陶宛企业15%的销售量,我们真的不想放弃这个市场。”他表示,该公司向全球70个国家出口商品,而中国市场对其尤为重要,很难找到替代者。

卡明斯卡斯说,他曾经希望立陶宛和中国的关系能够重新走上正轨,但他现在意识到“什么都不会改变”。

“我从新闻中了解到了(两国关系)最新消息,最后做出了决定。”卡明斯卡斯说,“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首先要努力减少损失。”

另一家在立陶宛拥有2600名员工的非织造布厂负责人斯坦尼斯瓦斯·格鲁萨斯(Stanislovas Grušas)也制定了类似的计划。他表示,公司正在寻找机会将位于立陶宛的生产线迁往邻国,例如拉脱维亚或波兰。

这名负责人说,在27个欧盟国家中,立陶宛是唯一一个不再拥有全球市场的国家。尽管公司并不缺乏资金,但确实需要一个全球市场。

立陶宛科技集团Brolis创始人克里斯蒂乔纳斯·维兹巴拉斯(Kristijonas Vizbaras)同样透露,考虑到政治风险因素,公司正在计划放弃在立陶宛新建生产线的想法。

“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在其他国家发展我们的生产。”维兹巴拉斯说。

路透社:德国大企业在对华问题上对立陶宛施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