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极具杀伤力的“流行歌曲”,壮大李自成的实力,助其灭亡明朝

2024-01-26 10:42     360kuai

文/格瓦拉同志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每当王朝末季来临之际,与人心浮动相伴随的,便是民谣和谶语的兴起,民谣相当于今日的流行歌曲。与晦涩难懂的谶语相比,民谣更能发挥强大的舆论力量,引导民众走向反抗朝廷的运动,具备连现代炸弹都不及的威力。其中,明朝末年民间所流行的《闯王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万历皇帝的怠政,大明朝江河日下,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在关外崛起,在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开始对明朝发动猛烈攻击,使得后者疲于应对。为对付努尔哈赤,在军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朝廷开始在正常赋税之外增加“辽饷”(即用于辽东战事的费用),平均每年征收约四百多万两。辽东战事旷日持久,所以“辽饷”的征收便从未停止,到崇祯在位时,甚至还有了大幅增长。

崇祯帝大征“三饷”,激起大规模民变

“辽饷”的征收令国内民不聊生,加上频频出现的大旱灾,导致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的底层民众难以计数,甚至还出现大规模的“人相食”现象。在这种状况下,从陕西开始,各地陆续出现民变。而为对付民变,朝廷又开征“剿饷”和“练饷”,加上仍在征收的“辽饷”,三项征银总计高达2000万两,超过正常赋税的数倍。“三饷”并存的局面,不啻于火上浇油,致使民变的规模越来越大。

诸多民变首领当中,最终以“闯王”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成了气候,其中以前者实力最强。李自成起兵之初征战四方,所过皆残破,实际上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流寇,所以尽管经营多年,依然得不到士族和百姓的拥护。李自成形象和命运的改变,源自某位“福星”的点拨和宣传运作,此人便是他身边的大谋士李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