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爱尔眼科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士君、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刘多元于1月6日分别增持5万股、10.28万股后,吴士君在1月11日再次增持1万股,并拟在6个月内以不高于50元/股增持不低50万股。
本次增持后,吴士君和刘多元分别持有爱尔眼科83.68万股、158.79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015%和0.029%。
经观察者网统计,上述6位高管合计增持爱尔眼科股票70.2万股,以1月6日至1月14日成交均价37.87元/股计算,6位高管期间增持成本共计2658.47万元;若加上拟增持的550万股,6位高管期间增持成本将达2.35亿元。
对于增持的理由,上述爱尔眼科高管皆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当前公司内在价值的合理判断,实施本次增持。”
机构出现分歧
由于市场空间广阔、壁垒高,眼科一直以来被誉为黄金赛道。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我国眼科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61亿增长到2020年的1410亿,其中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的增长率比公立更高,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与之相对应的是,爱尔眼科的总营收从2009年的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9亿元,增幅达19倍;归母净利润从2009年的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2亿元,增幅达18倍。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市值也一路飙升,从2009年69亿元不断突破百亿、千亿大关,在最巅峰时刻,其市值规模一度接近4000亿。
借着资本的东风,爱尔眼科扩张的步伐更加迅猛。仅在2021年,该公司就将29家眼科医院的股权收入囊中。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断进行并购,爱尔眼科巨额的商誉成为悬在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8年至2020年,爱尔眼科商誉初始金额分别为21.89亿元、30.83亿元、46.66亿元,占资产总额分别为22.74%、25.92%、30.03%,同时截止2020年12月31日,该公司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7.8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商誉为41.26亿元,而同期该公司净利润为20.03亿元。
此外,爱尔眼科的销售费用也大幅增长。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达到11.07亿元,同比增长49.43%;管理费用达到15.31亿元,同比增长54.62%;而研发投入仅为1.57亿元,研发占比为1.36%。
爱尔眼科解释道,2021年前三季度费用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该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推广活动增加和市场人员薪酬支出增加,以及期内持续加大了对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建设研究投入等因素所致。
对于重营销、轻研发的爱尔眼科,机构却在持仓策略上出现了分歧。曾经位列第五、第九的高瓴资本和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在2021年三季度纷纷“出逃”并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
但也有多家公募坚定看好其后市,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增持3557.66万股爱尔眼科,持股比例由1.36%升至2.02%,为爱尔眼科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在股价接连下跌之际,与出现分歧的公募、私募不同,券商却异口同声地看好公司,纷纷对其后市表示乐观。南京证券研报表示,整体上来看,爱尔眼科21年前三季度在2020年整体基础上有较好的恢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