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大炮数量更是只多不少。光是大沽口就有,大炮台 8座,土炮台 12 座、土垒 13 座,组成大沽炮台群。1875年以后,清朝更是进口上千门各种型号的克虏伯大炮,阿姆斯特朗大炮和格林炮,装备从大连,大沽口一直到南洋的各个炮台。
到1888年,唐津铁路通车,大沽口炮台群,还配备了,防御、电信、修理、交通设施。初步形成了以海岸炮台为依托,以守口炮舰为辅,以唐津铁路快速运兵为策应,并以电报为通信工具的近代化海防体系。
为什么这么多炮台,都围着海岸线一圈了,还屡屡被打破?简单说就是,舰队可以集结全部力量打一个点。但是炮台却是死的,不能移动,只能挨打,而不能互相增援。
比如八国联军战争,在1900年6月17日,八国海军77艘军舰对战大沽口炮台。这种实力差距,是非常大的。最后,大沽口的7艘清军军舰惧怕联军投降。
但是,大沽口炮台清军与八国联军77艘军舰进行了猛烈的对轰,重伤包括德国巡洋舰在内多艘敌舰。炮台清军杀伤联军255人,自己伤亡1000多人以后,炮台失守。实际上要想守住炮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