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6 月,我国首个虚拟学生华智冰入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引起不少关注,据悉其在科学家团队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作曲和绘画。华智冰拥有自己的学生证和邮箱,除了无法在现实世界接触,其与一名普通学生的差别并不大。
图:华智冰
华智冰、一夜爆红的柳夜熙以及在各大平台今年的跨年晚会亮相的虚拟邓丽君、洛天依们,再次将虚拟人推向了聚光灯下。
资本市场也渐渐发现,这是一条正为爆发续力的赛道,纷纷出手跑马圈地,据相关媒体统计,去年虚拟人企业的融资次数超 10 笔,投资方中不乏蓝驰创投、中金资本等投资机构和字节跳动、B 站等互联网巨头。
今年的第一笔融资更是已经早早出炉,虚拟人 " 李未可 " 背后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字节跳动独家投资。
虚拟人的应用分类
虚拟人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按照技术分类,可分为算法驱动型(AI 实时等)和真人驱动型(动作捕捉);按照商业模式分类,可分为 IP 类(如 KOL、虚拟偶像等)和非 IP 类(功能型、学术型等)。
在这里,我们按照应用场景分类,近日活跃在大众面前的虚拟人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为静态时尚图片、动态的歌舞短剧、直播、虚拟分身以及替代真人服务。
图:AYAYI
此前入职阿里的虚拟时尚博主 AYAYI 即属于第一类,AYAYI 的建模和渲染效果帮助其与人类样貌十分接近,不仔细看甚至很难区分,AYAYI 已进驻小红书、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累计粉丝近 80 万,目前主要的变现方式主要是与矫兰、保时捷等品牌合作,帮助其产品进行推广。
这类静态角色的缺陷在于,在动态视频中的活动受限,如果技术不到位会显得十分僵硬,甚至有翻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