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船舰、武器都比日本还强,甲午战争却惨败收场?

2023-10-30 06:42     360kuai

17世纪(清初乱世)之后,中国进入"大和平"时期,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咸丰朝)才再度陷入战乱频仍而且战火延烧各地的局面。有些军事冲突是外患,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英法联军之役(1856~60年,即咸丰6~10年)、中法战争(1884~5年,即光绪10~11年)以及甲午战争(即1894~5年,光绪20~21年)。但战局最为凶险的其实都是内忧,包括捻乱(即1853~58年,咸丰3年~同治7年)、回变(1856~77年,即咸丰6年~光绪3年),还有袭卷摧残中国大江南北的太平天国之乱(1851~64年,即咸丰元年~同治3年)──这支受到基督教信仰启发的叛军从广西出发,进军中原的心脏地带,攻占南京之后在那里建立政权,维持了十几年。

在这些战争的刺激之下,一连串改革活动就此展开,史称"自强运动"。许多大型造船厂、现代化兵工厂与规模庞大的工厂开始兴建。中国开始生产连发来福枪、先进大炮、炸弹,甚至在1880年代(光绪年间)打造出一支铁甲舰队,在当时曾被认为战力可以排入世界前10名。但一般人都认为这些努力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何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清朝在甲午战争期间蒙受了败给日本的耻辱。被面积只有10分之1的东亚邻国打败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开始变得备受瞩目。而且,相较于日本现代化运动的成功,中国的失败也变成20世纪汉学家们的重要论题,他们曾经把败因归咎于儒家思想、文化与保守主义等因素。尽管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质疑这样的诠释方式,但许多人仍然抱持同样的看法,就算是一些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也不例外。

如前所述,过去在中国史上的其他时代,儒家思想并不会阻碍创新或者排拒外来科技。许多儒生出身的官员都对佛朗机炮、西方火枪与红夷大炮等武器充满兴趣──王阳明就是其中一例,而他也许是过去5百年来最为显赫的一位儒学大家。难道儒家到了19世纪就突然变成了绊脚石?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