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七十二疑冢存疑,儿子曹丕用更聪明的办法防范盗墓贼,竟然成功了

2024-04-09 12:02     360kuai
"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这是曹丕对墓葬的认识,他选择首阳山东侧为寿陵,在"终制"中规定,死后不起坟、不植树,寝殿、园邑、神道一概不需要,金银珠宝更是不要一同入葬,否则就是愚蠢。如此一来,在一个巨大的陵园范围内,闲人不能进入,曹丕自己静静地躺在一处不起眼的、没有地面标记的山涧地下。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这是南宋范成大的诗"七十二冢",在奉旨出使金国,路过漳河时写了这首诗,用以讥讽曹操的丧葬。 曹操 史书上对曹操的埋葬地有明确记载。其实,在两宋之前,曹操墓并无疑问,但随着曹操的奸臣化,一个多疑、狡诈的形象逐渐成型,疑冢说恰如其时地出现,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疑冢 高陵在曹魏时代地面上的附属物有祭殿、藏玺室、陵屋、铜驼、石犬等,随着岁月侵蚀逐渐堙没,而原魏国的国都邺城早已荒废,朝代更替,繁华不再。北周时杨坚更是将邺彻底摧毁,加上临近的漳河不断改道,城池及主要标志物荡然无存,漳河边的座座无名古墓都成了曹操的疑冢。

其实,曹操是盗墓者的祖师爷,为养活军队,弥补军饷,他专门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汉墓十室九空,他太知道什么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真正用心隐藏墓地的不是曹操,而是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但他的方法不是造疑冢,而是让人找不到,是不是很智慧? 曹丕

曹丕对女眷们也做了安排,后宫里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悉遣还家",让她们与家人团聚,并且任其改嫁,古代帝王能有这样的作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他又进一步规定,高等级的后妃们死后,葬在涧西,不与其合葬。这就保证了陵寝除了自己进入的这一次,不再有人打扰,也就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的目的是:"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也就是说隔上两、三代,后人就不知道陵墓的位置了。 为了使丧葬按照他的要求进行,曹丕进一步说明:谁违背了我的意愿,今后墓地难免会被人找到,遗体在地下被糟蹋,相当于戮而重戮,死而复死。 最后,他给出了诅咒,如果谁不听我的话,那就是不忠不孝,我在天有灵,也不会保佑你。 人们只知道曹丕墓在首阳山,但直到今天人们也不知道他葬在何处,更别提盗墓了。当然,有人会以为,也许已经被盗了,只是盗墓贼没说。起码,没有相关的文物于世;或者也没有盗洞的消息。

在身后的事情上,曹操父子可称是豁达智者。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