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共同富裕不等于限制高收入 ,2022中国经济承压稳增长

2021-12-28 14:07     财经杂志

许善达:共同富裕不要笼统限制高收入,2022中国经济承压稳增长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互为前提和保障,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好“蛋糕”,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分配,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但不能搞道德绑架式“逼捐”。要重视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推动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不能养懒汉,像拉美一些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要引以为戒。

实际上,共同富裕涉及的具体问题颇为复杂,在共同富裕命题下,需要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如何?城乡协调发展涉及哪些问题?如何使2亿相对贫困的群体增加收入?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究竟是橄榄型还是宝塔型?如何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对此,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许善达在接受《财经》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收入结构的目标应是宝塔型结构而非橄榄型;应优先消除1亿多相对贫困人口,而非优先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应首先实现城镇居民的社保体系全国统筹而不是建立多元化社保体系。将来条件成熟时,农民通过将承包地和宅基地置换的方式,纳入到全国城市居民统一的享受同等待遇的社保体系中。

曾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许善达参与推动了中国多项税制改革。自担任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以来,他关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农民增收、消除贫困等问题,几年时间里和研究院几十位专家深入企业和农村基层调查研究。接受此次专访前,他与研究院的专家们刚刚调研完成了《关于消除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建议》的报告。目前,研究院启动了如何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建议的研究课题。他接受了《财经》记者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专访。

收入是宝塔型而非橄榄型

《财经》:共同富裕是2021年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很多学者提出,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您怎么看橄榄型社会的构建?

许善达:联办财经研究院从去年开始研究共同富裕问题,历经十几个月后发布了第一份报告。首先,我不赞成中国的共同富裕目标的收入结构是橄榄型,橄榄型基本上下对称,我的建议是宝塔型。二者的区别有两点:第一,宝塔型没有橄榄型下面的尖。第二,宝塔型的尖可以比橄榄型高一点。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应该没有所谓橄榄型下面穷人的那个尖。我们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但没有消除全部贫困人口,共同富裕的目标应该是消除所有贫困人口。也就是说,今后二、三十年我们应该在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逐步消除相对贫困人口。就人口收入水平而言,低收入人口是永远存在的,但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的目标一定要消除低收入人口中收入水平还没有摆脱贫困的人口。经过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以来的努力,我们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我们完全可以消除所有的贫困人口。有一种主张认为,保留一部分贫困人口可以对社会其他人产生一个刺激,你要不好好干,你就会贫困。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中国共同富裕的要求的。共同富裕就应该消除贫困,收入可以有高有低,但是不能有贫困。既没有绝对贫困,也没有相对贫困。所以我认为目标应该是宝塔型,底部不应该是尖的,应该是平的。

宝塔型和橄榄型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上部是又高又尖的,橄榄型则是上部和下部都是尖的,而且尖的程度相差不大。宝塔型的下部是平的,就是消除了相对贫困人口,而上部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可以比人均收入水平高很多。我曾经在王波明主持的“聊一波”视频节目中说过,我们对非法收入要打击,对违规收入要纠正,对不合理收入要调节。对于合法合规合理的收入投资到增加国民财富、高科技和增加就业岗位领域的不应加以限制,而且要大力鼓励。对那些到海外去投资购买酒庄、高尔夫球场或酒店等等无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加以限制。我们希望我国能拥有大批优秀企业家,能把企业发展壮大,像美国的苹果、微软、英特尔、马斯克的特斯拉等那样,拥有原创技术的信息资本。所以我们的宝塔型上部可以又高又尖,这完全符合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

《财经》: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器”。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重要一环,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您对此认同吗?

许善达: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可以作为共同富裕目标的策略之一。但是按照现行标准,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还没有完全消除。我认为消除相对贫困人口也能够促进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因为相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增长自然也会引起整个收入的增长,也必然扩大了中等收入群体。所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最优先的策略不应该是中等收入倍增,而应该是消除相对贫困人口。

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农村的农民。在中国7.7亿农民中,18岁到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约有5亿人,这5亿人中只有不到3亿人实现了工商就业,不管是开大公司还是做小买卖,无论是外出还是本地打工,这部分人已经基本消除了贫困。据我们统计,相对贫困人口在农村就有1亿多。假设一个实现工商就业的农民工工资为每月4000元,每年的收入就有5万元,若家庭人口平均为四五个人,那就是平均每人每年有一万元收入。所以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人实现稳定的工商就业,这个家庭就基本消除贫困了,不但消除绝对贫困,也消除了相对贫困。在我们的调研中,一位前省委书记曾经说,他在任职期间最关注的,是有没有农民家庭里连一个工商就业都没有的。只要有一个人是工商就业,他就放心了。这位省委书记对农民收入关注的角度和我们的调研分析是一致的。

中国还有2亿人完全从事农业,以种植承包地为主要收入。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农民种植承包地的收益是非常低的,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1000元左右。一个家庭里仅有一个劳动力经营10亩地每年也只有1万元收入,按四口人算,平均每人每年仅仅有2500元的收入,完全无法解决贫困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农民光靠种自己的承包地一定是相对贫困人口。所以我们在报告中建议,解决相对贫困最重要的就是让农民从种植承包地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实现工商就业,比如自己做些小生意,或者给别人打工。如果解决不了工商就业,相对贫困问题也就解决不了。这就要求城市要有对他们小生意和工商就业的包容性。

许善达:共同富裕不要笼统限制高收入,2022中国经济承压稳增长

《财经》:也就是说要增加农村广大低收入者的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许善达:光靠承包地这种经营方式是不可能达到消除相对贫困的目标的。所以我们的建议是要扩大工商就业的岗位,让农村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从事工商业的就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到现在拥有约20亿亩耕地,有近30%的耕地已经流转了,没流转的约有70%。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民,如果全部都在这近20亿亩的耕地上种植承包地的话,这些农民的家庭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贫困的。根据农业部的测算,我国的农业实际上只需要5000万的劳动力就足够了,甚至3000万就足够。那么农村1.5亿-1.7亿的剩余劳动力都可以去工商业领域就业。

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优先策略的目标就是给这1亿多人提供工商就业机会,要通过各种办法让农民从事工商业就业。这样,我们共同富裕的底座就没有尖了。

《财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一环。今年在对三次分配的热议中,都涉及到调节过高收入的讨论。您认为过高收入怎么适度调节?

许善达:对于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我不赞成给“过高”定一把固定数量的尺子,这样的办法并不好。我认为对过高收入要进行分类处理,有的收入必须进行调节,有的收入则要进行鼓励,这样更符合国家的现状。

我把过高收入分成了四类,其中有三类收入必须进行调节。第一种是违法收入,例如对走私骗税,垄断经营,明星利用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行为要进行处罚。

第二种是违规收入,比如有些企业老板不给职工缴纳社保,将这部分支出归到企业所得变为个人资产,这是共同富裕不能允许的,对这种收入就要加强调节。还比如,现在有很多企业安排灵活就业,却不给灵活就业的职工缴纳社保。我认为这也不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像美团、拼多多、饿了么等公司,快递人员都是所谓的灵活就业,但是企业不给他们缴纳社保。现在全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快递人员,如果不给他们缴纳社保,最后形成的局面就是若干年以后这些人干不动了,但是却没有社会保障。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