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获罪,全美科学家惊怒:和中国合作就要遭美迫害?(2)

2021-12-28 09:48  腾讯

同事不忍李波被落井下石

李波1959年4月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博士就读于斯坦福大学,1992年来到哈佛大学任教,1999年成为终身教授。此外,他还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但遭美国政府调查后,他很快被哈佛大学免除教职。

学术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抛弃了李波。不幸的是,李波患有滤泡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一种)。在哈佛大学工作30年,李波为其吸引了上千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却在落难时被弃如敝履。

对此,李波的很多前同事已经看不下去了。在美国的资讯博客类网站上,一位熟悉李波为人的哈佛大学学者撰文说:李波是一个每天早上6点就来到实验室,直到深夜才离开的勤奋认真的科学家,在为实验室筹集科研资金上尤为尽心尽力,完全不是美国反华势力所妖魔化的“见钱眼开”的“学术小人”。李波之前能成为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靠的正是专注、投入等优秀品质。

“我们所认知的李波,是一个真诚、腼腆又很体贴周到的人。”在文章的描述中,李波在个人生活上相当节俭,许多年都没有更换过自己的轿车,最大的爱好是种南瓜。他对部门聚餐这类的社交活动有些社恐,但热心帮助学生和同事,关心他们的境遇,总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在待人上不问他人出身贵贱。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际公认的纳米技术领军人物之一,李波一直很喜欢中国学生,其课题组有很多中国面孔,其中不少得意门生已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纳米材料界的中坚力量。清华大学“973”首席科学家范守善教授、中国国家纳米中心的方英博士和宫建茹博士等都是他的学生。2015年,李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波(右)参与学术活动。

然而,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李波成为美国2018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的受害者。

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出于打压中美合作的政治目的,炮制出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

该计划以“中国威胁论”为基础,对一切与中国有科研合作关系的美国学者实施大规模迫害。其中,医学、计算机学和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领域是遭到迫害的重灾区。

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幌子,破坏中美正常科技交流,充满对中国的政治污蔑和偏见,却没有任何对“行动”本身的规划和监督机制——这一切使得美国相关部门有了肆意妄为的机会。

“‘中国行动计划’的假设是,只要一个人有中国血统,就有与中国非法勾结的嫌疑。”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院长弗兰克·吴指出,“人们再平常不过的行为,比如与中国机构合作交流或者回中国探望母亲,在这些人眼中都十分‘可疑’。”

李波案是“中国行动计划”的一部分,但他并不是第一位因参加中美科研合作而被迫害的学者。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依据“中国行动计划”对189名科学家展开了“调查”,在因调查而失去工作的54名科学家中,有93%是因为与中国的科研机构有合作。

据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发布的研究报告,78.5%遭到“中国行动计划”调查的华裔科学家被迫放弃与中国的合作项目。

《华尔街日报》统计显示,近几年,与“中国行动计划”相关的案件指控至少有25起,其中有5起指控最终被撤销,原因是涉案科学家受到了足够惩罚——已被拘留一年或受到一年行动限制。

还有1起被判无罪——2020年2月,在经过近两年的监视和“调查”后,联邦调查局以电信欺诈和虚假陈述等六项罪名逮捕了田纳西大学华人教授胡安明,但最终他被法院宣判无罪。

被美国司法部迫害的华裔教授胡安明。

“从本质上讲,‘中国行动计划’像是一个‘变形怪’。”美国薛顿贺尔大学法律教授李维斯评价道。“人们对这个计划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发现这个计划的问题。”

一名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家则表示,在美国大学里,“像中国人一样做研究”这句俚语,已经从对中国人学术能力的赞美,变成了一句华裔科学家们被联邦调查局针对时发出的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