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澎湃新闻从阳新县权威部门获悉,警方初步调查,排除了货车司机拐卖三名女孩的嫌疑,公安部门正在核实他为什么这样做。
更多声音浮现:
女孩的父亲想把女儿带走,结果女儿的两个同学不让她带走,相互有拉扯,结果被村民误会。
虽然动机未披露,至今各方发言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场乌龙,被暴揍的男子不是人贩子,打错人了。
反转之后,仍有不少人怀疑:
“是嫌疑人没有承认吧。”
“瓜田李下,该揍。”
03
警惕
此事中,人们最先看到了被暴打的外地男子,听到了村民讲述的3个女孩和嫌疑人的故事,然后脑补出“人贩子偷走3女孩被暴打”的正义情节。
随后,当地警方、宣传部门和邻镇的村民,都给出了各自对故事讲解的版本。真相只有一个,但对于大众来说,每次都好像只看到了真相的一部分。
这个小小的地方,演就了一起现实中的罗生门: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
那么,我们应该警惕的是什么?是妄下结论。
在网络时代,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很难,但不妨思考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性,避免言论走向极端。
被暴打的外地男子,可能是因语言不通,没法为自己辩解,最后就被村民打了一顿,何其无辜。在屏幕背后的我们看到这则“新闻”,应当避免逞口舌之快的网络暴力,因为口舌的伤害性,有时不比拳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