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如何享受碳普惠?深圳“造”个了低碳星球(4)

2021-12-22 18:00     观察者网

事实上,深圳之外,全国也有多地在探索碳普惠机制,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而深圳的创新之处,在于借助互联网公司的科技力量建设碳普惠统一平台,为促进个人真正参与碳交易、享受碳普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减碳人人可参与、普惠人人可享受。

搭建碳普惠平台,难点在哪?

从碳普惠平台的建设初衷来看,就是为了激发普通人的减碳生活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个人的低碳行为转换为经济价值。既有助于环保,又能创造经济价值,碳普惠机制毫无疑问带来的是双赢甚至多赢。

既然碳普惠对社会这么有利,为什么各地进展十分缓慢?

这里就绕不开减碳行为量化问题。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碳普惠机制的特点是个体减碳量很小,同时又在社会上大量存在——“量不大但面很广”。因此,个人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低碳行产生的碳减排量,如何统计成为难点。

这也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深圳碳普惠体系中发挥价值所在。

作为科技互联网企业,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都有着领先优势,该公司打造的“低碳星球”碳普惠平台已经和腾讯乘车码、腾讯地图平台打通,在鼓励用户选择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进行减碳,获得个人积分的同时,也为用户建立起自己的碳账户;同时,腾讯区块链将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为碳数据积累做可信数据记录。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刘洋指出,碳普惠平台本质上是一个公益的活动。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用专业的技术打破信息孤岛,需要有跟公众对接的能力。腾讯的用户量非常大,他们可以更好地通过数字化工具,促进个人碳减排行为的养成,而先进的技术可以保证减排量核算的准确性。

当然,用户绿色出行产生的减排量,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核算流程和方法。为此,深圳市已经出台《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该方法学详细规定了个人采用低碳出行方式产生的减排量如何计算、核算边界的确定等。

《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截图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