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现场讲解人员称,这套PowerTrain体系能构成未来智能车的主要控制系统。也即外加四个轮子,两套沙发和一个壳子,智能车就能造出来了,新造车的门槛将极大被降低。
在12月21日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余承东则将这些能力规划为智能车行业的三大数字底座,并宣布已经有300家上下游合作伙伴。
这也是传统汽车对华为更加防备的地方,“智能车”三个字,华为控制了“智能”,只剩需要代工的“车”。甚至类似赛力斯等合作企业,销售渠道也是在华为的手机店,车企能做的事情太少。
而当时上海车展与华为相隔的展位,就是吉利的新能源车展位。这里除了展示尚未量产交付的极氪001新车,还有吉利造车的功底——SEA浩瀚架构。相比华为的模型底盘,实物展示的浩瀚架构缺乏媒体关注度。
SEA浩瀚架构是首个纯电架构汽车底盘,拥有经过调校的底盘与空气悬挂系统。侧重基础车身的架构,使其受到很多转型造车企业的关注。比如阿里的几何汽车,以及百度的集度汽车。
SEA浩瀚架构的目的是帮助行业玩家降低造车门槛,百度就是看中了吉利的这一特性,利用Apollo向集度输出所有智能化技术,吉利则负责传统汽车部分的制造,二者合作,以期集度赶上已经落后的新造车大潮。
如今,浩瀚架构发布一周年后,合作的企业有7个品牌16款车型。“交个朋友”的进展,比华为PowerTrain和百度APollo都略顺利。即使浩瀚架构,与传言苹果采用的现代E-GMP平台和保时捷的J1平台存在性能差距,但都是帮助智能车企缩短造车时间,而非类似华为和百度,是要进入新造车的灵魂,这是做车研发平台受欢迎,而智能控制开发平台难找合作伙伴的原因。
所以,类似北汽这种需要灵魂注入,却不能完全接受被某家灵魂控制的车企,就一边与华为合作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同时又与百度合作推出了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在李强看来,“是传统车企在争夺智能车时代的主导权,以及建立未来智能服务营收的谈判筹码。”
百度踩过的坑,华为何时领悟?
百度是国内最努力、最坚定看好智能出行的企业之一,相信这点大家都不会有异议。但百度切入智能出行市场有多波折,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百度最早在2013年开始推动自动驾驶业务研发,最开始积极打造的场景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截至2021年,到“Apollo Moon”已经发展到了第5代。公开数据显示,百度Robotaxi已经运营过4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