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李鸿章率领自己的水师迎接日本的不宣而战。在平壤清军15000人,日军也才16000人,双方人数上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朝鲜那边还积极协助清军,不少人给他们提供情报,但是遗憾的是清军势力太弱了,主帅叶志超直接临阵脱逃,清军军心散乱,根本没怎么抵抗就失败了,而这一失败还影响了整个战局。
之后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5艘主力军舰没有发挥到什么作用不说,有一些还是被自毁的。其后的战役清军更是节节败退,基本日本没打就惊慌失措得逃光了,当然没有人顾得上去用笨重又繁琐的所谓克虏伯大炮,蚊子船也只是适合防守,进攻远远不行,清军的火力遭到了单方面碾压,1895年水师全军覆没。
后来克虏伯大炮就遭到了"雪藏",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作用,都堆出了灰。但这真不关大炮什么事,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清朝,都还没来及开炮人就跑光了,那大炮怕是要冤枉死。而抗日战争中这些"废铁"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拥有了合适的操作人选,果然焕发了生机,成为了"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