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时代,音乐跟着短视频跑
不可否认的是,抖音歌曲的影响力已经不限于短视频平台。线上,它们出现在各大音乐平台、晚会上被翻唱;线下,它们“入侵”大街小巷的店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算是在音乐赛道和抖音“狭路相逢”的TME,也不得不向神曲带来的巨大流量低头。
酷狗音乐榜单中,抖音热歌榜的播放量为918.6万,快手热歌榜播放量为264.5万,远超其他榜单。平台热歌榜的前五十,也被抖音神曲占据了大多数席位,包括刚获奖的《白月光与朱砂痣》。
事实上,抖音产出神曲的能力,早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几年前,《学猫叫》《野狼disco》同样火遍网络。只是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神曲的更新换代,早就不是一年一首,而是一月多首。
这些源源不断被流水线加工的产品,在与主流音乐市场的对抗中,逐渐占据上风,进而成为主流。
可以说,神曲走红,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互联网时代最底层的流量逻辑。霸榜的“十大年度歌曲”是市场的选择,也展现了音乐审美的变迁。
短视频时代,创作门槛被拉低,素人也拥有了出名的机会。
神曲之所以传播甚广,一方面是因为它发行路径多,不再借助唱片、实体专辑触达听众,而是一键分发,全网可听;另一方面,其旋律朗朗上口且表达接地气,易于“洗脑”。比如“十大年度歌曲”之一的《酒醉的蝴蝶》,最先在广场舞中走红。
一战成名后,流量、金钱和名利一起向作者涌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这条“捷径”。
歌曲《离人愁》的创作者李袁杰,在某档综艺节目上,被歌手华晨宇点评“不要使用4536251”时,表示一头雾水。所谓“453621”其实是一种最常用的伴奏,很多神曲皆用此伴奏。
选秀出身的歌手井胧与姐姐井迪儿共同创作的《骁》,全网播放量超27亿,却被质疑抄袭。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继续捞金,甚至比以前更红。
因此,在抱怨第二个“周杰伦”难出现的同时,大众更应该反思背后的原因。
换句话说,唯流量论已经阻碍了艺术领域的创新。真正不朽的艺术诞生,必定需要适合生长的土壤。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只会哼着“你XX,穷哈哈”此类的歌曲,将会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