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岳飞在1134年组织了第一次北伐,收复了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州、随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取得了自南宋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国土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的军民。从此,岳飞就驻扎在鄂州,办营田,招徕归农,把这里作为岳家军北伐的据点。作为对岳飞的奖赏,南宋朝廷任命岳飞为清远节度使。此后,岳飞先后任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武昌、定国军节度使。
唐朝的节度使,是一位高权的“土皇帝”。至宋朝,成为一种荣誉职位,并无实际的权力。然而,尽管官职显赫,朝廷仍将发放俸禄。官职带带节度使与不带节度使,有很大的区别。岳飞担任枢密副使,任节度使之后,每月俸禄甚至比不任节度使的宰相还高,达400贯(枢密使、副使、知院带节度使,四百千)。
岳飞
按此计算,岳飞任枢密副使、节度使时,每年可领俸禄4800贯。
众所周知,岳飞被尊为“岳少保”。因为,除枢密副使、节度使外,岳飞还被封为少保。韩世忠、张俊和岳飞于1140年6月1日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少保是个虚职,与太保、少师同属正品,月薪120贯。
岳飞以少保职每年可得1440贯俸禄。
在抗击黄金的斗争中,岳飞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获封为王。
在1135年,岳飞平定了湖南洞庭湖地区的杨么农民起义之后,进封武昌郡王。宋时虽无封地,但赐以俸禄,即“食邑”。武昌郡开国公岳飞,“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户”。也就是说,尽管朝廷封了6100户人家,实际上只给了2600户“食邑”。每个月“食邑”25个,2600个家庭合计“食邑”65000个,即65个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