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李靖为何每次打了胜仗,就要遭到同僚诬陷?说多了都是泪

2024-01-31 15:22     360kuai

64岁那年,李靖以足疾行动不便为由,请求退休。

李世民欣然同意,没有挽留。紧接着对李靖又是一通名为褒扬、实为训诫的说教,说古往今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止步的人太少了,多数人才虽不堪或身体有病,还是不愿放弃职权。

第二年,吐谷浑入侵凉州。

李靖太能打了,唐太宗知道非起用李靖不可,赐给他一根拐杖。

李靖出征,果然大破吐谷浑,再一次用胜仗说话。

但他永远逃不过那个魔咒:每次大功告成,即有凶险随身。

这一次是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人告他谋反。

李世民的处置方式颇有意思,据史书记载是"命法官按其事",命令法官核实李靖谋反之事。好像巴不得找到李靖谋反的证据一样,可见他心里仍然相信李靖会谋反。

最终,当然查无此事,高甑生等人因诬陷被流放。

李靖仍旧没有说话,把自己关在家里,连亲戚都很少见,相当于自我软禁了。

后来,李世民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恨李靖不尽心传授,也诬告李靖谋反。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靖为何屡遭同僚诬陷?这个问题细思极恐。

除了同僚嫉妒其功绩,或泄私愤以外,与李家两代老板纵容甚至指使对他的诬告不无关系。

你李靖确实是大唐第一名将,南、北、西三面军事危机都是你搞定的,没有你,不可能打得这么顺。贞观盛世,一大半武功要归到你名下。

这么有能力的人,聪明的老板不可能放着不用。用了,又怕你功高盖主,野心膨胀。更何况,你还是有"污点"的人。

两难,怎么办?

用政治谣言和诬告,时刻敲打、警示你,让你时刻处在高压和危机之下。表面风光,战功赫赫,内心焦虑,不敢乱想。这就两全其美了。

不得不承认,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政治手腕,比历史上大多数帝王高明多了。

不杀降臣,不杀功臣,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所以才能让李靖把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靖遇到的两任老板却非如此,而是"用人照疑,疑人照用"。

李靖一次次涉险过关,最终平安落地,生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死后备极哀荣。老板也赚到了啊,后世几乎没有人怀疑李世民防范李靖的"险恶用心",通通称赞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

李靖就是李世民自我塑造明君形象的模板之一。

不过,再仔细想想,在李靖与两任老板的关系处置中,最高明的,其实还是李靖。

首先,李靖确实没有谋逆之心,这一点先保住了他的安全。

在流言四起的环境中,哪怕他稍微有一丁点不臣之心,也会被无限放大,死字怎么写很快就知道了。

还是那句话,他是有"前科"的人,至少在两任老板心里始终是这样认为的。

其次,李靖应对谣言诬告的态度,堪称经典,无人能敌。

当老板怀疑你的时候,不用申辩,不用抗议。如果那样,只会使你的损失更惨重。即便你在口头上把老板怼得哑口无言,证明了自己有多清白无辜,老板依然可以用手中的权力,轻则让你去职,重则让你去死。

权力,是不认道理的。

李靖对权力的洞察,深入透彻-权力,从来只认结果。

面对诬陷,面对质疑,他从不多说话,从不解释,只是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用一场又一场的胜仗,堵住了权力的血盆大口。

哪怕到了晚年,垂垂老矣,他仍然自信,刻意表现出"我行我上"的积极态度。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国土面积最大的楚国 为何被灭得这么轻松 是秦国太强了么?

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土面积是七雄中最大的,据历史记载是王剪带着六十万军队与楚国对峙一年,楚国放松警惕后往东调兵,结果被王剪追击至败,这么一个大国根基雄厚,是什么问题让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