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5)

2022-08-14 13:59  360kuai

士大夫与皇权的矛盾

当时士大夫们要实现其理想,也就是行道许多得到皇权的支持,没有皇权的支持士大夫们的道只能是书斋里的道。而到得到皇权的支持,就必须与皇权的政治需求相吻合。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当年就是拿着自己的学说到各个国家去兜售,希望有一个国王能够赏识他,但是孔丘一辈子最高的官也就做到司寇。后来大约五百年后,孟子出现,追随孔子的思想,到各国去周游,也去说孔子怎样,包括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迂腐,其实这种得君行道是中国士大夫的一个不能解的情怀,因为儒家它要入世,佛和道是出世思想。学而优则仕,实际上学了我就一定要去做官,一定要把自己的学说去干预社会,这是从孔夫子到士大夫、知识分子里面一直以来的一个追求,没有中断过,没有改变过。所以说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少有的一个特例,得到了皇帝的支持,而且皇帝还愿意让你说你的那套学说,还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推行,这个是王安石最得意的地方。南宋时期,朱熹虽然很反对王安石新学,但他很佩服王安石,觉得王安石的做法很好,特别是对王安石的历史机遇非常的羡慕,他也希望自己满肚学问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也能够把自己的学问付诸于实践,而他也确实有巾帼治邦的远大理想。当然他跟王安石的角度不同,王安石是一个站在国家立场的角度。

在历史上王安石跟宋神宗的关系被后来的世人所钦羡,所谓得君之专,很少有人企及,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起初王安石想要建构理想社会的抱负与宋神宗欲改变受辽夏欺辱局面的动机,在富国强兵上找到了共同点。我们前面讲了,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是两步走的,第一步先要理财,让国家富裕起来,国家掌握了财政,国家能够有权力、有资源来实行他的政治抱负,然后他要建构和谐的社会,那是他最高的理想。但是第一点,理财这个点上跟宋神宗不谋而合,宋神宗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所以他们两个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是随着变法的深入,王安石的富国强兵、摧抑兼并、赈济贫乏,是以法先王之政为出发点,而宋神宗更关心变法为充盈国库带来的好处,他们之间的矛盾深刻地影响着变法的走向。

熙宁新法总的来说不可谓成功,因为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他的动机都很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像青苗法,本来是自愿,一些富有的说我不需要钱贷款,但是那些为了完成政绩的官吏就说你富户也得贷,而且你要贷的比贫户多贷一倍,然后还要多收你的利息钱。贫富都要贷,造成了社会老百姓也讨厌,富人也讨厌。免役法出发点是好的,像有钱人本不承担赋役,你要我出钱干什么,而贫困的人,像侣户和僧户,他实际上不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他说我本来也是免役的,你要我出钱,我还得多付钱,日子更加贫困。所以说在执行程度上跟他的新法是走样的,后来让反变法派抓住了口实,也抓到了证据,所以说这是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说他不可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