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2021-12-09 12:01     潇湘晨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15时40分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这是中国第二次将三尺讲台放置在无垠的太空,也是“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二次在太空中为全国中小学生讲课,回想起八年前第一次“太空授课”,当时亚平老师亲切的讲解仿佛历历在目。

2013年6月20日上午,“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天籁之音从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传回地面大课堂,所有人凝神屏息,目不转睛地观看神十乘组太空授课现场直播。

“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太空授课取得了热烈反响,拉近了民众与航天的距离,使广大学生和普通民众从航天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在科技的支撑下,此次授课也“柔性”展示了中国航天软实力。在一片惊叹和感慨声中,不禁有人会投来好奇的眼神,如此精湛的授课技艺、如此滴水不漏的演示实验、如此完美的天地互动是怎样实现的?这其中的辛苦、曲折、感动和付出,恐怕连幕后的工作人员都无法一一尽数。

千古兴业,以人为本

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在天宫一号实验舱里,讲桌的左前方舱壁上挂着一个大大的中国结,不仅喜气更代表中国元素。在航天员做的第四个实验里也有这样一个细节: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中国结嵌入“水膜”,水膜依然完好。确实,中国结包含了航天人太多的情愫和情怀,它看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千头万绪却又牢不可破,色彩鲜明却又超凡脱俗,与我们的管理方法和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粘贴了中国结塑料片的水膜依然完好无损

2012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牵头启动了神舟十号任务科普教育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据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科普教育活动总体方案,中国航天员中心从实施方案制定、航天员训练、教具研制、飞控工作、宣传工作等方面分别组织落实。每一项工作都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节点和实施方案,并在工作完成后制定信息统计表,进行认真的复查复核。

“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物理学习教具

在各个工作现场中,位于飞控大厅的飞控组承担着极大的精神压力,这里汇聚着各个部门的精英,他们就像中国结的节点一样,连接着各个专项组,发挥着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

“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最繁忙的现场是位于人大附中的地面大课堂,这里与电视台、学校、媒体的接口最多,尤其是直播现场还有300多位学生,人员复杂,层次多样,但是考虑到工作的顺畅性,只安排了两位工作人员:一位是总调度,一位是负责现场指挥联络的教员。选派的两位工作人员都是得力干将,身经百战,临危不乱,配合默契。

最辛苦的现场是天宫一号实验舱里的航天员和模拟航天员,每次授课45分钟,加上之前的教具准备、话音沟通以及预案演示等工作,足足有两个小时。通过摄像头在众目睽睽下,他们要随时保持最佳状态,全神贯注,对于体力和脑力的要求极高,但是他们从来不抱怨。每天下午5点是他们一天中最庄严的时刻,所有人员就位开会,总结一天的工作,查找不足,并把下一阶段的工作布置下来。很多外人以为5点钟开完会是他们一天工作的结束,可以在紧张工作之余喘口气,其实这往往是他们彻夜加班的开始,他们需要在次日早8点准时把修改后的脚本呈上去,保证航天员的训练不受丝毫影响。

“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科普教育活动太空授课相对其他训练来说,项目新、时间紧、接口单位多。很多文件需要经过很多专家一轮一轮的评审或审查,训练状态不能及时确定。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了“先行、试行、并行”的训练方法。在强化训练与任务准备阶段其他训练密集的情况下,利用训练间隙(晚上和周末)先行开展理论培训。在状态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大胆试训,教员与航天员针对每个演示项目讨论并训练,为有效确定最终状态提供了依据。由于时间紧,没有采取从理论到操作,最后联合演练的单向顺序,而是理论训练、操作训练、联合演练交错开展,并行提高,保证了训练效率。

“天宫课堂”今日开讲!8年前的“太空授课”你还记得吗?

王亚平做试验

太空授课方案预定时间40分钟左右,第一次天地协同演练39分钟。未曾在天上试过,时间为何如此准确?这些项目(包括备份)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可行性高,所以失败次数少,时间较好把握;前期,两位主要负责的老师在办公室,根据自身语速对脚本进行时间上的演练,脚本有较大改动时,演练就再进行一遍;教员多次和王亚平一起进行脚本时间的预估,让王亚平根据自身语速对脚本时间进行演练,确保了时间符合主讲人的语速;由于水膜、水球在地面无法模拟,教员利用肥皂泡等自制水膜,使航天员在训练时,在视觉和感觉上有了实物的感觉,不再是对着空的东西讲解,促进了流程的连贯性,时间上都有了好的把握。地面演练后,教员根据飞控经验估算天地差异。这几点确保了预估时间的准确性,有效减少了在轨训练及演练过程中的改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