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为什么连宰相都害怕?看完它的历史由来后恍然大悟

2024-01-03 17:02     360kuai

现代意义的"学士",是完成了学业并获取了学位的本科生。古代的"学士",则是官职的一种。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学士制度,这项制度在唐宋时期被发扬光大。早在唐初,太宗李世民便延揽天下的青年俊杰,将这股力量收归己用。这些年轻的学士,相伴于皇帝左右,为他提供政治上的建议,有时也会草拟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公文。

到了唐玄宗当政的开元时期,国家发展蒸蒸日上,政治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朝廷设置的中书舍人,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职工作,于是,皇帝便抽调了许多青年人才,让他们来担任中书舍人的副手。这些被临时抽调的人才,便是"翰林学士"的雏形。

为了安置这些人才,李隆基设置了"翰林学士院",这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由皇帝直接调派。他们的职责变得正规化,负责起草某些类型的诏书,并担任皇帝的政治顾问。在皇帝进行决策时,亦有一定的决策权。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丁公和项伯都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为什么赦免项伯,不放过丁公呢

读史记有一事不明白,项伯和丁公同样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为什么他俩的结局完全不同。项伯不但被刘邦赦免,还被封为射阳侯,享受着非常高的待遇,然而丁公就没那么幸运了,刘邦直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