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地官员相比,京官额外收入主要靠下官的孝敬。很多京官过的清贫,号称存不下钱,各种支出太多。不过虽然正常收入不高,但是京官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身在京城或者说是陪伴在皇帝身边。官员们都认可一个道理,那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地方官为了得到晋升的机会,自然会主动巴结京官。
但是这巴结的办法也非常讲究,平时不能明着送礼,更不能遇到事了才送礼,这日常的孝敬送着送着都送出了名堂,不同时间不同事件各有各的叫法。冬天送礼叫送"炭敬"、夏天送礼叫"冰敬"、一年中的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各个节日的孝敬机会也不能错过,除此之外官员做寿、办喜事、各种事情等都是敛财的好机会。这样一年到头,额外收入的机会少说也有十几次,官做得越高,来财的机会就越多,那外财可就不止十万了。
三、给朝廷办事
朝廷的国库也经常有钱紧的时候,因此经常会要求地方大臣筹款。这等向朝廷交钱的事看似是破财的事,实际却成了地方官员大肆捞钱的好机会。比如1757年,云南官员向乾隆皇帝进献了一只精致的黄金手炉。这东西当然不是祖传之物,而是需要官员从民间收购黄金制成,对于这样的任务地方官员们都非常高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采购多于总数数倍的黄金。
这样的工作模式产生后,如果有个别官员为官耿直反而会被排挤,俨然成了不合群的那一个。
由于当官好捞钱,民间还有人集资买官。浙江曾经有几个人一起出去捐了个知县,一个人上任其他人被安排不同职务随后在三年内敛财六十万两,后来因为捞钱太狠被上官发现革去了官职。与这些人相比,那些三年赚十万的知县还真算是清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