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一辈子地,他被法院告知欠银行500万元……

2021-10-27 02:21     《方圆》杂志

寒冬腊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检察院收到一位潘姓老人寄来的求助信。快过年了,老人想去银行取一些现金,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法院冻结。打电话向法院了解情况,却被告知法院已经判决他向银行偿还500万元贷款和利息,并对其采取了执行措施。

潘老说自己以务农为生,从未向任何人借过钱,也没有去过法院,更没收到过法院的传票,怎么就成了被执行人呢?

1

“我不是老赖”

这还是2018年的事。“我这几年攒的钱都在这张卡里了,钱取不出来,这年可怎么过呀。”70多岁的潘老被这莫名其妙的500万元巨债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我没有欠钱不还”“我不是老赖”,那段时间,潘老见到谁都重复着这些话。有人给他出主意:到法院申请上诉和再审。一年多的时间,潘老拖着羸弱的身体,放下了所有的生计奔波于城乡之间。

2018年2月,潘老被告知已经超过法定期限,维持原判。

一筹莫展之际,潘老的子女在微信上看到了徐州市铜山区检察院虚假诉讼团队的宣传信息,了解到检察机关民事监督部门还可以对法院已经判决的虚假民事诉讼案件进行监督。他们抱着一线希望向检察机关求助,请求检察机关对判决潘老偿还500万元的案件依法进行监督。

由于老人年迈出行不便,时任铜山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陈尊书就到老人家中进行询问。

见到陈尊书,老人难掩内心的委屈和激动。“别说500万元了,欠人家500块钱不还我都睡不着觉,我是真不知道咋就欠了银行这么多钱,我这辈子也赚不到500万啊!”

陈尊书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在仔细询问了当事人和相关证人之后,经过初步审查,发现了案件的疑点——潘老的身份证信息正面与之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银行提供的相同,但是背面的信息却不一致。

陈尊书怀疑,潘老可能摊上一起伪造证据制造的虚假诉讼。

检察官上门询问了解案情。(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

案件有了眉目

事情要从2014年9月说起,一家电子公司因经营需要向银行贷款500万元。合同约定期限7个月,按月结息,到期还本。

当时潘老被以一家设备公司股东的身份与其他4人分别和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或出具自然人连带责任保证书,自愿为电子公司向银行的500万元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对借款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在银行发放贷款后,电子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偿还借款。期满后,电子公司连同提供担保的潘老等人被告上法庭。法院判令电子公司偿还500万元本金及利息;潘老等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经过进一步取证,潘老确实没有到过银行的证明,这很有可能是他人伪造潘老的签名在银行签订了担保合同。

如果是这样,那这就是一起典型的伪造证据制造的虚假诉讼,而要还潘老清白就必须要对这份担保合同上的签字进行笔迹鉴定。可进行鉴定,就要提供潘老在案件之前的亲笔签字进行对照。

案情有了眉目,提供一份材料也许不难,但是潘老当了一辈子的庄稼汉,亲笔签字的材料实在少之又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