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大会主席坦言:COP26若想成功,难度将超过巴黎峰会(2)

2021-10-24 16:00  观察者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提交的抗击气候变化承诺方案每五年上调一次,以便各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目标,保证控制气温升幅的目标得以实现。

“如果一些国家承诺的目标不够好,那么将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夏尔马警告称,若有国家在大会上妨碍将下一阶段的承诺上调至“1.5摄氏度目标”,那么全世界都将给予其严厉批评。他说道,在大家都作出承诺后,没有哪个(未达标的)国家希望别国“指着鼻子”对自己说“只因为你们国家,才让大会成果变得如此不可信”。

但他同时也补充说,本次COP26大会并不是实现“1.5摄氏度目标”的最后机会。“各国仍可在未来几年内提高其承诺的目标”。

《卫报》称,本次大会定于11月12日结束,预计将有120多位世界领导人以及约2.5万名代表参会。

本次气候大会主席、英国高级气候官员夏尔马 图自《国家报》(The National)

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政府早已就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即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年7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鸣锣开市,标志着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正式启动。不久前,中国还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10月16日,在镇江开幕的第五届国际低碳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截止2020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8.4%,超过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

解振华还强调,中国“双碳”气候目标制定了非常明确的路线图,包括明确的时间表、政策措施和看得见的行动。他说,“所有这些行动都经过深思熟虑,大家也都看得见。这将确保我们甚至能在2030年以前就实现阶段目标。”

此外,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19日在与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长莫罗·彼得里乔内进行“第三次中欧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话”时表示,COP26对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发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尊重多边规则的强有力政治信号。

赵英民还提到,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充分发挥碳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