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最后的投江自尽,到底是愚忠的表现,还是另有它意!

2023-12-13 15:22     360kuai

在我国历史上,古代人们的道德观念之中,忠义历来是除了孝道之外最被人们所推崇的一种精神品质,这也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体系。所以在民间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他们虽然身份不同,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山贼草寇,但无一例外,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个特质,那就是忠义。在朝中做官则忠于自己的朝廷,忠于自己的帝王,忠于自己的国家,在山里称王则义于自己的兄弟、义于自己的信仰,义于那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可怜人。但是忠义也需有限度,过度的忠义就成了愚昧之忠与盲目之义。在古代社会中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少,他们也留下了很多的故事供我们传颂,但其中我认为最值得商榷的一个人,当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了。

他生于古代的帝王之家,祖上曾经是一国之君,虽然他们家是旁系,但也是实实在在的王公贵族。他并没有像那些王公子弟一般,流连于享受生活,反而还常常居于百姓的家中,体会寻常人家的生活,久而久之,他也深刻的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辛酸,立志在今后要努力的改变这一现状。从小他就十分的爱读书,尤其对于许多的经典古籍总是多次的进行阅读,这也是他之后在诗书领域成就的开始。由于他经常的帮助那些民间的普通百姓,所以从小就在民间积攒下了不错的口碑,他的父辈也为他小小年纪就能够得此成就而感到非常的惊讶,所以对他进行了大力的培养。

当时的天下一片混乱,秦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实力大大的提高,随后便开始向着周围的国家动手。当时有一小支秦国的军队来楚国骚扰,他组织当地的青年人共同抗击,奋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他一方面不断的想各种各样的奇谋妙计对付来犯的敌军,一方面也将自己从小的耳闻目睹,以及所学之能全部交给这些青年人,希望他们将来有一天可以独当一面,为国家献出力量。听闻此事之后的皇帝将他召入宫中任职,对于这个自己的旁系子侄十分的信任,给了他很高的权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