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枚自研火箭发射失败的三大疑问(3)

2021-10-22 10:57     环球网

一位不具名的航天技术专家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根据韩国航天部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世界"号的各项重要指标偏低,火箭技术的起点并不高。与邻国朝鲜相比,综合来看,朝鲜一直在走自主研发道路,起点较高,火箭技术发展比韩国要快,而韩国一开始就依靠俄罗斯发展运载火箭技术,研发道路不明朗,这次"世界"号的尝试本来成功的希望很高,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这就说明韩方对于火箭研发的关键流程还没有完全走通。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韩国本身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可以同时采购东西方的现成军事技术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少。所以近些年来,韩国国防工业经常在一些领域走引进-改进-自主研发的路线,以便快速获得成品填补空白,并具备研制能力。通过成品或技术引进,使得韩国相关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0到1的突破,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最终实现自主研发。韩国运载火箭也走的是这条路。不过,韩国的"世界"号一级火箭采用的自研KRE-075发动机在技术上没有改进,相比韩国第一代火箭"罗老"号一级动力采用的从俄罗斯引进的RD-151液氧/煤油发动机反而有些倒退,这也说明先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难度。总体来看,韩国运载火箭的自主研制之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疑问三:能否转化为远程投送能力

    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表示,运载火箭的研制能力某种程度上对于军事上的投送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对于这一点,韩国媒体自己也不讳言。韩联社9月在报道韩国运载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点火试验成功时表示:"韩美领导人今年5月商定终止韩美导弹指南,解除对韩国导弹最大射程和弹头重量的限制,韩国由此掌握导弹研发自主权。分析认为,鉴于利用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分段式火箭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从理论上讲,韩国还可以研发洲际导弹。"

    张学峰介绍,很多大国早期的运载火箭是在洲际弹道导弹或远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通过减小载荷质量,增加一级发动机或增加发动机工作时间、推力研制的,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但随着技术发展,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走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两者之间也不能简单等同。特别是民用的运载火箭向军用的弹道导弹改,需要很多性能上的提高。

    当然,两者总是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技术上也是相通的,比如控制技术、结构设计等。特别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运载火箭,相似性就更大一些。

    一位不具名中国专家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纯火箭技术角度来讲,"世界"号火箭规模有限、运载能力不算大,相关动力、结构性能一般。不过,200吨的规模参数若转化为远程投送能力的武器应该射程不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