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走到晋鄙的尸体旁,几乎要落下泪来:"老将军您多年为国镇守邺城,对魏国忠心耿耿。然而,如今却为了六国合纵大计,不得不杀掉您这位德高望重的宿将。"当然,信陵君的泪水不止为晋鄙而流,还为承诺要为此殉道的侯赢。
原来,当初侯赢替信陵君出了这些主意后,便对信陵君许诺:"公子只管去魏国搬救兵,等到公子接管晋鄙的军队之后,我愿意自刎相送。"
后世很难理解侯赢的举动,其实,从表面上来看,侯赢是为了公子赴死,实际上,却是为了大业而明志。侯赢,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名士,他不会效忠于任何人,只会遵照自己的信念与意志。简而言之,侯赢是在用鲜血"殉道"。
谭嗣同在临终之前,更是用一句话诠释了侯赢的殉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两人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死,而不是为了信陵君与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