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一世孙坚持抗清15年,拒绝接受康熙圣旨,为何安然无恙!(2)

2022-10-20 08:20     360kuai

顺治十五年,当时反清复明的代表人物、南明永历皇帝在清军围攻下,逃奔缅甸,南明小朝廷土崩瓦解。在江西孤军奋战的朱议滃得知这个消息后,深知大势已去难以挽回,再继续抵抗,只能让部下数千军民白白做无谓牺牲。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做出决定,带领部下放下武器,归降了清朝。《南明史》记载,"十二月,与都督王佑,经略彭坤文武百余人,兵三千余人诣南昌降清"。为了保住部下数千条性命,他做出了这个明智决定。

朱议滃被授予一个荣誉职衔骑都尉,但他的特殊身份和十几年的抗清经历,让清廷始终对他耿耿于怀,戒备重重。仅仅四年之后,康熙元年,清廷开始秋后算账了。朱议滃被强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和众多家人一起流放到远离京师三千里外的辽东宁古塔。宁古塔处于极北苦寒之地,偏僻荒凉,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大部分人从此再也难以回到中原,最终客死异乡。

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多年后,康熙年间一道圣旨下达到宁古塔,朱议滃"奉到恩诏,着将被事官员等赦回原籍,给复原官"。对于被流放宁古塔的众多囚徒来说,能得到赦免回归故乡,无异于天降喜讯。然而朱议滃却表现得异常冷静。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初一个令人惊愕的决定,拒绝接受康熙的这道圣旨。他请宁古塔地方衙门代为上书朝廷,请求继续留在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宁古塔。

《宁古塔地方正黄旗朱姓全谱》记载,他给出的拒绝接受圣旨的理由是:"人口众多,兼恋土难移,""距京路途遥远,无力回京,"因此请求准许他继续留在宁古塔,"充入宁古塔旗籍"。清廷也乐得让朱明王朝后人留在远离中原的编外蛮荒之地,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此后朱议滃及其家人就正式在宁古塔定居下来,成为当地人一员。朱议滃晚年出家当了道士,《柳边纪略》记载,当时很多被流放宁古塔的囚徒都见过他。康熙四十五年,朱议滃安然去世。他身为朱元璋的子孙,明亡之后起兵反清,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保住手下将士性命,归降清朝,获得了清廷谅解。被流放后,主动拒绝回到中原,避免了清帝的防范猜疑,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做的恰到好处,所以才能安然无恙,最终全身而退,颐养天年而善终,表现出高超的生存智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