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就一定得烹吗?朱元璋想出另一办法,效果奇好

2021-10-16 21:00     360kuai

翻开浩瀚长河般的历史画卷,便会发现这一让人谈之色变却又意料之中的"事实":建立了不世之功勋的大臣将领,往往下场较为凄惨,典型的如汉初的韩信,帮助刘邦还定三秦、灭魏破代、攻齐伐赵,军功赫赫、勇冠三军。可以说,刘邦的汉朝江山几乎都是韩信打下来的。但就是这么一位于刘邦于汉朝"功莫大焉"的优秀军事将领,却落得个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三族"的可悲结局。

同样的案例在明初也同样发生,明太祖朱元璋夺得天下,登基称帝之后,便毫不犹豫举起了手上的屠刀,朝着过去为他浴血奋战的将领臣属们痛下杀手,制造出了让后世谈之色变的"洪武四大案",许多功勋赫赫的大将就此惨死,仅蓝玉一案朱元璋便杀人1.5万余人。而当事人蓝玉虽有北上破元、平定西南之绝世武功,但结局却是被夷三族、剥皮食草,让人唏嘘不已。

君王之所以对过去功勋赫赫的麾下大将如此"恩将仇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手握军功的大将"功高震主",引起了上司君主的恐慌与猜忌,害怕其不甘于人臣,妄图凌驾于自己之上。另外史河中也有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之说,时势、敌人是英雄生存立足、位列前台的必要条件,一旦时势变迁、敌人尽灭,便也是"狡兔死、走狗烹"之凄惨结局,尤其是拥有显赫功勋的"功高震主"之"走狗"。由此可见,"功高震主"始终是横亘在君臣之间不和谐的音符。

那么除了"简单粗暴"地搞灭绝一切的屠杀,面对"功高震主"的臣子,是否"狡兔"一死,"走狗"就一定得烹?实则非也,朱元璋想出另一种办法,效果奇好。而他使用的对象,便是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称的明初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刘伯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