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名的雁门关在什么地方雁门关为什么能名扬古今(2)

2022-10-24 11:40  360kuai

无论战国还是秦汉,雁门郡都是边郡,北方就是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敌人--匈奴。赵国名将李牧就"常居代、雁门",抗击匈奴,西汉的飞将军李广也曾做过雁门郡太守,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也把雁门郡当成北进的桥头堡。秦汉时雁门郡的郡治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边境凋敝,雁门郡的治所南移放在了广武,就是今天的代县附近。

西晋八王之乱,然后是五胡南下,大将刘琨为了拉拢鲜卑拓跋部,把勾注山北面的地盘送给后来建立的北魏的拓跋部。北魏孝文帝元宏极力汉化,假装南征,把文武百官连哄带骗拉到了洛阳,然后说朕要迁都洛阳。不过,留守旧都平城(山西大同)的太子元恂反对父亲的汉化政策,截断勾注山南北交通,筑关派兵镇守。这应该是雁门关的最早起源,雁门关这个名字在此时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北魏明元帝元恪视察代北,"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已经不清楚原来的雁门山在哪了,就想当然地认为雁门关附近就应该是雁门山,勾注山稀里糊涂就成了雁门山。

山西省南北狭长,山西北部有大同盆地和忻州盆地,两盆地中间被恒山山脉隔开,现在所说的雁门山(勾注山)是恒山山脉的西段。恒山山脉东接太行,西连吕梁,地势非常险要,但在雁门关附近高度下降,可以通行,是天然关卡。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雁门关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