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到底有何区别,谁的权力更大?(2)

2022-08-26 08:39     360kuai

西厂太监剧照 本来有了锦衣卫和东厂,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皇帝的需求了。可是在明宪宗成化年间(1476年),京城出了一位妖言惑众的道士李子龙,朝中很多大臣都是他的粉丝。据说这个李子龙靠着重量级粉丝的帮忙,借着观赏之由,进入了皇宫大院,想要行刺明宪宗,幸亏被锦衣卫及时发现,才没让其得逞。 李子龙虽然被诛杀了,但明宪宗已成惊弓之鸟。为了时刻掌握京城中的消息,明宪宗特意派出大太监汪直,带领精英锦衣卫深入基层,乔装打扮刺探情报。汪直急于立功,于是大肆编制罪名,将一些'莫须有'的消息,上报给了明宪宗。 明宪宗为了嘉奖汪直,特意成了西缉事厂,也就是西厂,由其全权负责。汪直掌权后,从锦衣卫中挑选了大量的人员,短时间内就让西厂超过了东厂。 本来西厂只是为明宪宗刺探情报,可是汪直为了快速升官发财,制造一大批冤案。由于西厂查出来的案子多,而且范围广,锦衣卫和东厂都一度由汪直统辖。 在汪直的恐怖统治下,大臣们自然如履薄冰,大为不满。最终集体上书,请求将西厂取缔,将汪直正法。迫于朝堂压力,明宪宗曾撤销了西厂。此后西厂又死灰复燃,直到明武宗时期才彻底撤销。

刘瑾剧照 明武宗时期,锦衣卫、东厂、西厂并存,大太监刘瑾领导着东厂与西厂。但是东厂首领马永成和西厂首领谷大用,素来和刘瑾有矛盾。这样一来,刘瑾空有名头,却无法实际指挥东、西厂。 为此刘瑾向明武宗提出,设立内行厂,由他亲自管理,也被称为'内厂'。内厂作为一个新部门,却后来者居上,成为四大特务机构的老大。 内厂不但拥有其他三个机构的职权,还能审讯、逮捕、斩杀其他机构的成员,成为刘瑾把控朝政,铲除异己的工具。所以刘瑾倒台后,内厂和西厂一起被撤销。

结语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四大特务机构并存之时,被称为'缇骑四出'。只要缇骑出动,必然会是一番腥风血雨,明朝独有的'厂卫'制度,也是其亡国的原因之一。 这四大特务机构可以说无孔不入,严重干扰了大臣们、百姓们的生活。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在家宴请宾客。而特务们早就探明一切,有谁参加宴会,吃了什么菜,说了什么话,都一一上报给朱元璋。到了第二天,朱元璋询问此事,宋濂如实禀告,这才没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由此可见特务们无孔不入,大臣们稍有不当言论都会被打探到,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谁怎么敢放开手干一番大事业。 而且不光是大臣们这样,就连普通老百姓都时刻被监控着。明熹宗时期,有四个老百姓在家里喝了点酒,其中一人骂了魏忠贤几句。结果当场就有特务破门而入,将四人全部逮捕。最终骂人的那位,被凌迟处死,而其他三位则被关入牢狱。 明朝开国初期,朱元璋实行'厂卫'制度,本意是加强皇权统治。结果特务机构权力过大,无数忠良之臣被残害,宦官权势达到顶点。在这样的环境中,朝堂内的矛盾和内斗也愈加严重,终于导致明朝实力大减,以至于亡国。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